敬和題宗譜韻

· 程通
新安善政見攀轅,況託遺孤趙祀延。 忠義一門原有自,雲仍百代可無賢。 簪纓不乏如雲盛,文彩猶存炳日鮮。 何幸君王爲題品,共然聲價倍當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敬和:恭敬地應和。
  • 宗譜:記載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蹟的書。
  • 新安:地名,今屬安徽省。
  • 善政:好的政策或治理。
  • 攀轅:古代官員離任時,百姓拉住車轅不讓走,表示挽留。
  • 遺孤:失去父母的孤兒。
  • 趙祀延:可能是指趙姓家族的祭祀活動延續。
  • 忠義:忠誠和義氣。
  • 雲仍:後代,子孫。
  • 百代:很多代。
  • 簪纓:古代官吏的冠飾,借指官宦。
  • 文彩:文采,指文章的辭藻。
  • 炳日:光輝照耀,比喻顯赫。
  • 題品:題字品評。
  • 聲價:聲譽和地位。

翻譯

恭敬地應和題寫宗譜的韻腳, 新安的善政使得百姓攀轅挽留, 更託付了遺孤,趙家的祭祀得以延續。 忠義的精神在家族中代代相傳, 百代之後,子孫中怎能沒有賢人? 官宦世家,簪纓如雲般繁盛, 文采斐然,猶如日光般鮮明。 何其幸運,君王爲之題字品評, 使得家族的聲譽和地位倍增於往昔。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一個家族世代傳承忠義精神的讚頌,以及對其文采和聲譽的推崇。詩中通過「新安善政」、「忠義一門」、「簪纓不乏」等詞句,描繪了一個家族的輝煌歷史和崇高品德。末句「何幸君王爲題品,共然聲價倍當年」更是將家族的榮耀推向了高潮,體現了對家族榮譽的自豪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程通

明徽州府績溪人,字彥亨。洪武二十三年舉人。授遼府紀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隨遼王南歸京師,上封事,陳備禦策,進左長史。永樂初,從遼王徙荊州。旋上封事被髮,下獄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