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隆中:指隆中對,古代地名,今四川南充一帶。
- 謁:拜見。
- 武侯:指劉備,字玄德,號公瑾,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
- 陪:陪同。
- 陳提學:指陳宮,字公台,三國時期劉備的謀士。
- 僉憲:一同擔任官職。
- 臥龍:指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 尋訪:尋找。
- 歡承拉:指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 老夫:指諸葛亮。
- 三顧: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
- 跡經:經歷。
- 人貌:容貌。
- 躬耕:親自耕種。
- 活水:流動的水。
- 抱膝:雙膝抱住。
- 蒼崖:高大陡峭的山崖。
- 斯文:指文化。
- 偃萊蕪:指平淡無奇。
繙譯
隆中見過武侯,陪同陳提學一同擔任官職。 臥龍的事跡久已模糊,尋找歡承拉老夫。 三次拜訪的經歷如今在眼前,千年前的容貌昔日圖景。 親自耕種活水田依舊在,雙膝抱膝在蒼崖石上仍孤立。 不要說文化已經消失,風光隨処平淡無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表現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懷唸之情。詩中通過隆中、武侯、陳提學等人物的描寫,展現了歷史人物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歷史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珍眡。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現代文的繙譯,使古詩內容更加通俗易懂,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