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虎行

· 張昱
碧油幢下曹司兵,見義有勇身爲輕。平生每得貴人喜,有似花卿知姓名。 一朝共聽將軍令,鎮市臨平虎尤甚。汝司其兵往捕之,食肉寢皮須要盡。 司兵受令即出城,怒氣填膺風火生。揚言大明聖人既御世,爾虎何物猶縱橫? 大刀長戟屯村堡,前期釘牌後斷道。村堡喜得司兵來,萬夫鼓勇千夫噪。 半月捕獲十三枚,大檻小車推載回。自言此乃將軍令,豈是小人之力哉? 將軍索酒指其虎,此虎不死司兵死。在官食祿忘其軀,亦是人間好男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碧油幢(bì yóu chuáng):古代官員出行時用來遮陽的青色油布帷幕。
  • 曹司兵:指官員手下的士兵。
  • 花卿:指花木蘭,古代傳說中的女英雄。
  • 臨平: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
  • 食肉寢皮:比喻徹底消滅敵人。
  • 填膺(tián yīng):充滿胸膛,形容憤怒至極。
  • 風火生:形容情緒激動,如風火般猛烈。
  • 御世:統治世界,指皇帝治理國家。
  • 縱橫(zòng héng):橫行霸道。
  • 屯村堡(tún cūn pù):駐紮在村莊的堡壘。
  • 釘牌:指設置標誌或告示。
  • 斷道:阻斷道路,防止虎逃走。
  • 大檻小車(dà jiàn xiǎo chē):大籠子和輕便車輛,用於運送捕獲的虎。
  • 索酒:要求喝酒。
  • 食祿:享受俸祿,指擔任官職。

翻譯

在碧油幢下的曹司兵,見義勇爲,身輕如燕。他平時總能得到貴人的喜愛,就像花木蘭那樣聞名遐邇。 一日,接到將軍的命令,鎮市臨平的虎患尤爲嚴重。將軍命令他帶領士兵前去捕虎,必須徹底消滅這些猛獸。 曹司兵接到命令後立即出城,憤怒之情如風火般燃燒。他大聲宣稱,大明聖人已經統治世界,這些虎又算得了什麼,還敢橫行霸道? 他帶着大刀長戟駐紮在村堡,先設置標誌後阻斷道路。村堡的人們看到曹司兵到來,萬衆歡呼,千人吶喊。 半個月內捕獲了十三隻虎,用大籠子和輕便車輛運回。他說這是將軍的命令,豈是小人之力所能及? 將軍要求喝酒,指着那些虎說,這些虎不死,曹司兵就得死。曹司兵享受俸祿,不惜犧牲自己,真是人間的好男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曹司兵在將軍的命令下,勇敢地前往臨平鎮捕虎的情景。詩中,曹司兵的形象被塑造得英勇無畏,他不僅得到了貴人的喜愛,更在面對虎患時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和決心。通過對比曹司兵的英勇與虎的橫行,詩人強調了正義與勇氣的力量。最後,將軍的話揭示了曹司兵的犧牲精神,他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不惜一切代價,體現了忠誠與擔當。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特色。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