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寄壽京山宣慰叔

歲時荊楚,渺淮海、相望竹林清逸。掛了豸冠歸去也,側耳中郎消息。見說旌旗,行春江上,也報歸來日。嬋娟千里,如今猶共天北。 應是南國甘棠,綠陰新長,未放春風歇。料得清香凝燕寢,兵衛森然畫戟。回首塵蹤,轉蓬未了,又欲馳京陌。浩歌金縷,殷勤遙寄銅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酹江月:一種酒名,也可能是指以江月爲名的一種儀式或活動。
  • 壽京山:可能是指爲某人祝壽的活動,京山可能是一個地名。
  • 宣慰:古代官職,負責安撫、慰問邊疆或災區的民衆。
  • 荊楚:指古代的楚國地區,今湖北、湖南一帶。
  • 竹林清逸:指竹林七賢的隱逸生活,這裏比喻高潔脫俗的生活態度。
  • 豸冠:古代官員的帽子,這裏指代官職。
  • 中郎:古代官職名,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或某位官員。
  • 旌旗:旗幟,常用來象徵軍隊或官方行動。
  • 行春江上:在春天江上行船。
  • 嬋娟:形容月色美好,這裏指月亮。
  • 南國甘棠:指南方的甘棠樹,甘棠樹在中國文化中象徵着美好的政績和民心的歸向。
  • 燕寢:指官員的寢室。
  • 兵衛森然畫戟:形容官員的府邸戒備森嚴,畫戟是古代兵器,這裏用來象徵武力。
  • 轉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京陌:京城的街道。
  • 浩歌金縷:高聲歌唱,金縷指金線,這裏可能指華麗的衣飾或歌曲。
  • 銅狄:古代的一種銅製人像,這裏可能指某種象徵或紀念物。

翻譯

在荊楚的歲月裏,我遙望淮海的竹林,那裏清逸脫俗。我已掛起官帽,決心歸隱,側耳傾聽着中郎的消息。聽說有旌旗在春江上航行,也傳來了歸來的消息。千里之外的月亮如此美好,如今它依然照耀着北方。

應該是南國的甘棠樹,綠蔭新長,春風還未停歇。我想那清香定會凝結在官員的寢室中,府邸戒備森嚴,畫戟林立。回首過往的塵世蹤跡,我如轉蓬般漂泊未了,又想要馳騁在京城的街道上。我高聲歌唱,殷勤地遙寄給那銅製的狄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從官場歸隱後的心境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詩中通過對竹林、江月等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追求清逸生活的理想。同時,通過對南國甘棠、燕寢清香的想象,表達了對遠方親人安寧生活的祝願。詩的結尾,作者以浩歌金縷、遙寄銅狄的方式,寄託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過去的回憶,展現了詩人複雜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