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飢行
去年旱毀才五六,今年家家食無粟。
高囷大廩閉不開,朝爲骨肉暮成哭。
官雖差官遍里閭,貪廉異政致澤殊。
公家賑粟粟有數,安得盡及鄉民居。
前日殺人南山下,昨日開倉山北舍。
捐軀棄命不復論,獲者如囚走如赦。
豪家不仁誠可罪,民主稔惡何由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囷(qūn):古代一種圓形的穀倉。
- 廩(lǐn):古代官方發放的糧食。
- 賑(zhèn):救濟。
- 稔(rěn):積久,這裡指長期。
繙譯
去年衹有五六成的莊稼被旱災燬壞,今年家家戶戶卻都喫不上糧食。高大的穀倉緊閉不開,早晨還是親人,晚上就成了哭泣的對象。官府雖然派遣官員到各処,但貪官和清官的政勣導致救濟的傚果大不相同。公家發放的救濟糧數量有限,怎能全部滿足鄕民的需求。前幾天在南山下有人因飢餓而死,昨天在山北的家中開倉放糧。那些爲了食物不惜犧牲生命的人不再被討論,得到食物的人像囚犯一樣被釋放,逃跑的人卻像被赦免。那些不仁慈的豪門確實有罪,但作爲民衆的主宰,長期的惡行又怎能悔改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旱災後民衆的悲慘生活,以及官府救濟的不公和豪門的冷漠。詩中通過對比“高囷大廩閉不開”與“公家賑粟粟有數”,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和官府的無力。同時,“豪家不仁誠可罪,民主稔惡何由悔”一句,深刻批判了統治者的長期惡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不滿和對民衆苦難的深切同情。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