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次湯碧山清溪

木落霜清,水底見、金陵城郭。都莫問、南朝興廢,人生哀樂。載酒時時尋伴侶,倚闌處處皆樓閣。對溪雲、試放醉時狂,渾如昨。 沙洲外,輕鷗落。風簾下,扁舟泊。更寒波搖漾,綠蓑青箬。爲向九原江總道,繁華何似今涼薄。怕素衣、京洛染緇塵,從新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陵:今南京的古稱。
  • 南朝:指中國歷史上在南方建立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
  • 九原:指九泉之下,即陰間。
  • 江總:南朝陳的文學家,此處可能指代南朝的文人。
  • 素衣:白色的衣服,比喻清白。
  • 緇塵:黑色的塵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翻譯

秋葉落盡,霜降清冷,水中倒映着金陵的城郭。不要問南朝的興衰,也不要問人生的哀樂。我常常帶着酒尋找伴侶,倚着欄杆,處處都是樓閣。對着溪雲,試着放縱醉時的狂態,一切都彷彿昨日。

沙洲之外,輕盈的鷗鳥落下。風簾之下,小舟停泊。寒波輕輕搖漾,綠蓑衣,青箬笠。我想向九泉之下的江總問道,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涼薄相比,又是如何?我害怕京洛的塵土會染黑我的白衣,想要重新洗滌。

賞析

這首作品以秋日的清溪爲背景,通過對金陵城郭、南朝興廢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人生哀樂的思考。詞中「載酒時時尋伴侶,倚闌處處皆樓閣」展現了作者逍遙自在的生活態度,而「對溪雲、試放醉時狂,渾如昨」則流露出對往昔的懷念。結尾的「怕素衣、京洛染緇塵,從新濯」則體現了作者對世俗污染的憂慮和對清白生活的嚮往。整首詞意境深遠,情感豐富,語言凝練,展現了元代詞人的藝術風采。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