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醉墨堂,爲桐江俞子中賦

· 張昱
世稱草聖惟張旭,氣在神先從所欲。 醉來捉筆走風雷,電掣長雲夜相逐。 健於大野戰蛟龍,媚似輕波浴鴻鵠。 由唐至今幾百年,筆法竟爾失其傳。 芝翁乃若神所授,亦以醉墨題堂前。 晴絲罥空王逸少,生蛇絆樹黃庭堅。 筆法不必問高閒,筆勢不必詢懷素。 縱橫遲疾心自知,曾見公孫大娘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草聖:指書法藝術中的草書大師,這裡特指張旭。
  • 張旭:唐代著名書法家,尤以草書著稱。
  • 氣在神先:形容書法創作時,氣勢先於神韻,即先有氣勢,後有神韻。
  • 風雷:比喻書法的筆力強勁,如風雷般有力。
  • 電掣長雲:形容書法筆勢迅速,如同閃電劃過長空。
  • 大野戰蛟龍:比喻書法筆力雄健,如在大野中與蛟龍搏鬭。
  • 輕波浴鴻鵠:比喻書法筆觸柔和,如輕波中沐浴的鴻鵠。
  • 晴絲罥空:形容書法線條輕盈飄逸,如同晴空中纏繞的絲線。
  • 王逸少:即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
  • 生蛇絆樹:形容書法線條曲折多變,如同蛇在樹上纏繞。
  • 黃庭堅: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詩人。
  • 高閑:唐代書法家,與懷素齊名。
  • 懷素:唐代著名書法家,以草書見長。
  • 公孫大娘舞:指唐代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舞,此処用來比喻書法的動態美。

繙譯

世人稱頌的草書大師是張旭,他的書法氣勢磅礴,先聲奪人。醉酒後揮毫潑墨,筆下風雷激蕩,如同閃電劃破長空,夜空中雲彩相互追逐。筆力雄健如同在大野中與蛟龍搏鬭,筆觸柔和倣彿輕波中沐浴的鴻鵠。從唐代至今幾百年,張旭的筆法竟然失傳了。芝翁卻似乎得到了神霛的傳授,也以醉墨在堂前題字。他的書法線條輕盈飄逸,如同晴空中纏繞的絲線,又如蛇在樹上纏繞般曲折多變。無需詢問高閑和懷素的筆法,筆勢的縱橫遲疾衹有他自己知道,就像曾見過公孫大娘的劍舞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張旭的草書藝術,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張旭書法的雄渾與柔美。詩中“醉來捉筆走風雷”等句,以風雷、電掣長雲等自然景象形容書法的氣勢與速度,極富想象力。同時,通過對歷史書法家的提及,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書法藝術傳承的關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張旭書法的贊美,也是對書法藝術精神的頌敭。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