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楊八拾遺

聞君前日獨庭爭,漢帝偏知白馬生。 忽領簿書遊太學,寧勞侍從厭承明。 洛陽本自宜才子,海內而今有直聲。 爲謝同僚老博士,範雲來歲即公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拾遺:唐代官職名,負責向皇帝進諫和舉薦人才。
  • 漢帝偏知白馬生:指漢武帝特別賞識的司馬相如,因其曾騎白馬。
  • 簿書:指文書工作。
  • 太學:古代的高等學府。
  • 承明:指皇帝的侍從。
  • 才子:有才華的人。
  • 直聲:正直的名聲。
  • 同僚:同事。
  • 博士:古代官職名,負責教授經學。
  • 範雲:人名,可能是指當時的某位官員。
  • 公卿:古代的高級官員。

翻譯

聽說你前些日子在庭院中獨自爭辯,漢帝特別賞識那位騎白馬的才子。 突然被任命管理太學的文書工作,難道還需要侍從皇帝而厭倦了承明的生活嗎? 洛陽本來就是才子輩出的地方,如今你在全國都有正直的名聲。 向同僚中的老博士致謝,範雲明年就會成爲高級官員。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楊八拾遺的,詩中表達了對楊八拾遺才華和正直品質的讚賞。詩中通過提及「漢帝偏知白馬生」來比喻楊八拾遺的才華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而「海內而今有直聲」則強調了他在全國範圍內的正直名聲。最後,詩人預言範雲明年將升任高級官員,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才德兼備之人的重視和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敬佩,也體現了詩人對時代風氣的觀察和思考。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