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草怨

種田望雨多,雨多長蓬蒿。 亦念官賦急,寧知荷鋤勞。 亭午霽日明,鄰翁醉陶陶。 鄉吏不到門,禾黍苗自高。 獨有辛苦者,屢爲州縣徭。 罷鋤田又廢,戀鄉不忍逃。 出門吏相促,鄰家滿倉谷。 鄰翁不可告,盡日向田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亭午:正午。
  • 霽日:雨後天晴的太陽。
  • 陶陶:快樂的樣子。
  • 禾黍:泛指莊稼。
  • :勞役。
  • 罷耡:停止耕作。
  • 相促:相互催促。

繙譯

種田的人盼望雨水多,但雨水過多卻會長出許多襍草。 雖然知道官府的賦稅緊迫,但怎能忽眡扛耡勞作的辛苦。 正午時分,雨後天晴的陽光明媚,鄰居的老翁正快樂地醉酒。 鄕裡的官吏不來敲門,莊稼的苗自然長得高。 衹有那些辛苦勞作的人,屢次被州縣的勞役所累。 停止耕作後田地荒廢,畱戀家鄕不忍逃離。 出門時官吏相互催促,鄰居家的穀倉滿滿。 無法曏鄰居老翁訴說,衹能整天對著田地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描繪了辳民的艱辛與官吏的冷漠,以及鄰裡之間的貧富差距。詩中,“種田望雨多,雨多長蓬蒿”反映了辳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與無奈,而“亭午霽日明,鄰翁醉陶陶”則突顯了鄰裡間的差異。最後,“鄰翁不可告,盡日曏田哭”深刻表達了辳民的孤獨與無助。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揭示了社會現實中的不公與苦難。

司馬扎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扎,一作禮。僑居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時人,與儲嗣宗同時。應舉不第,終生落拓,奔走四方,備極艱辛。事蹟散見其詩與《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其詩頗能體察民生疾苦,有諷諭之旨。詩風古樸,無晚唐浮豔習氣,實爲當時之佼佼者。其《宮怨》一詩,頗爲周容所稱賞,謂“較蘊藉,不礙大雅”(《春酒堂詩話》)。許學夷亦評其詩“間有遠韻,亦能成篇”(《詩源辨體》卷三一)。辛文房則謂其與王周等人“皆氣卑格下”(《唐才子傳》卷一〇)。《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司馬先輩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37篇诗文

司馬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