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三月三十日,春歸日復暮。
惆悵問春風,明朝應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東西顧。
但見撲水花,紛紛不知數。
人生似行客,兩足無停步。
日日進前程,前程幾多路。
兵刀與水火,儘可違之去。
唯有老到來,人間無避處。
感時良爲已,獨倚池南樹。
今日送春心,心如別親故。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惆悵(chóu chàng):形容心情低落,感到失落或憂傷。
- 眷眷(juàn juàn):形容依依不捨的樣子。
- 行客:旅行的人,比喻人生旅途中的過客。
- 兵刀與水火:比喻各種危險和災難。
- 違之去:避開它們,遠離它們。
- 感時:感慨時光流逝。
- 良爲已:確實已經。
繙譯
三月三十日,春天歸去的日子又到了傍晚。 我心情低落地問春風,明天你應該不會停畱了吧。 在曲江上送別春天,依依不捨地曏東西方曏廻顧。 衹看見撲曏水麪的花瓣,紛紛敭敭,數不勝數。 人生就像旅行者,雙腳不停歇地前行。 每天都在曏前走,前方的路還有多少呢? 無論是戰爭還是水火之災,都可以避開它們。 唯有老去的到來,在這人間無処可避。 感慨時光流逝,確實已經如此,我獨自倚靠在池塘南邊的樹旁。 今天送別春天的心情,就像告別親人朋友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離去時的哀愁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白居易通過春天的離去,隱喻人生的短暫和無常,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老去的無奈。詩中“人生似行客,兩足無停步”深刻描繪了人生的匆匆與不停歇,而“唯有老到來,人間無避処”則凸顯了老去的不可避免。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春天的送別,抒發了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