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中秋酒盞聊乘興,南國兵戈未息機。 作客慣看吳地月,憂時重泣楚臣衣。 遠江天入星河溼,高木吟迴風露稀。 一望滄洲終自好,百年只漫釣魚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日,古代重要的節日,也稱爲月圓節。
  • 酒盞(jiǔ zhǎn):酒杯。
  • 乘興:趁着興致。
  • 南國:指南方的國家,這裏指南方。
  • 兵戈(bīng gē):戰爭。
  • 未息:還未停止。
  • 作客:做客,指在他鄉做客。
  • 吳地:吳國的地方,這裏指江南地區。
  • 憂時:在憂愁的時候。
  • (qì):哭泣。
  • 楚臣:楚國的臣子,這裏指楚國的人。
  • 遠江:遙遠的江河。
  • 星河:星星的光芒。
  • 高木:高大的樹木。
  • (yín):吟誦。
  • 風露:風和露水。
  • 滄洲:遙遠的島嶼。
  • 釣魚磯(diào yú jiā):垂釣的岩石。

翻譯

中秋時節,喝着酒杯,暢快地聊天,南方的戰爭還未停息。作爲客人,我常常看着江南的明月,在憂愁時候,爲楚國的人而流淚。遠處的江河天空融入星河的光芒,高大的樹木在吟唱,風露稀少。遠眺着遙遠的島嶼,終究還是喜歡上了這片滄桑之地,百年來只是在垂釣的岩石上漫無目的地度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中秋時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南國戰亂的憂慮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通過描繪月色、江河、星河等元素,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整體氛圍幽雅,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和對戰亂的憂慮,展現了中秋節日的獨特魅力。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