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我車何啍啍,駕出城東門。
城小州事殷,應荅民力煩。
夕驅荒莊北,香山含半醺。
莽然百里內,宿草蔓平原。
前經石橋阻,始見雞狗喧。
又聞衡門下,兒童誦王言。
土儒不識字,訓解失本源。
下車使之前,父老鹹駭奔。
重爲正訛舛,欽哉期勿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啍啍(tian tian):形容車行緩慢的樣子。 荅(da):回答。 煩(fan):繁忙。 驅(qu):趕。 莽然(mang ran):形容草木叢生的樣子。 蔓(man):蔓延。 平原:平坦的原野。 阻:阻擋。 喧:喧鬧。 衡門:指學校的門。 誦:背誦。 訓解:教導。 本源:根本。 正訛舛:正確和錯誤相混淆。 欽哉:表示敬佩之情。 諼(xuan):錯誤。
翻譯
宿州 [明]唐之淳
我的馬車行駛緩慢,駛出城東門。 這座城市雖小,但事務繁忙,需要回應民衆的煩擾。 夜晚驅車往北,路過香山,空氣中瀰漫着微醺的香氣。 草木叢生,百里內一片平原,我在這裏過夜。 剛剛經過一座石橋,路被阻擋,開始聽見雞狗的喧鬧聲。 又聽到學校門口,孩子們在背誦着古代聖賢的言論。 當地的鄉土學者不識字,教導失去了根本。 我下車前去詢問,老人們都驚慌逃竄。 爲了糾正錯誤,希望不要混淆是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宿州的一段經歷,通過描寫城市的繁忙與鄉村的寧靜,展現了古代社會中教育和文化傳承的現狀。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於教育的重要性和對於知識傳承的關注,同時也反映了當時鄉村教育的落後和普及問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城鄉差異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於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
唐之淳的其他作品
- 《 春夢 》 —— [ 明 ] 唐之淳
- 《 和荅南澗公晚別後見寄之韻二首 》 —— [ 明 ] 唐之淳
- 《 通州抵三河縣道上與李高二公子聯句 》 —— [ 明 ] 唐之淳
- 《 九月十一日天禧寺訪盧月桐觀畫壁回口佔二絕句以寄 》 —— [ 明 ] 唐之淳
- 《 和頤庵安山湖對月之韻 》 —— [ 明 ] 唐之淳
- 《 塞下曲 》 —— [ 明 ] 唐之淳
- 《 和答頤庵先生寄示二絕句之韻 》 —— [ 明 ] 唐之淳
- 《 高郵湖 》 —— [ 明 ] 唐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