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擁衾:裹着被子。
- 危坐:端坐。
- 僧齋:僧人的齋堂,指僧人靜坐的地方。
- 枕中:夢中。
- 無非:沒有不是。
- 越:古國名,今浙江一帶。
- 篷外:船篷之外。
- 盡屬:都屬於。
- 淮:淮河,指今江蘇、安徽一帶。
- 聽得:聽到。
- 漁歌:漁民的歌謠。
- 白紵:白色的粗布,這裏指漁民的衣着。
- 著來:穿上。
- 戎服:軍裝。
- 愧青鞋:羞愧於穿着普通的青色布鞋。
- 雲閒:雲間,指天空。
- 木落:樹葉落下。
- 魚龍臥:比喻水中的魚和龍在靜止不動。
- 浮生:人生。
- 未有涯:沒有盡頭。
翻譯
冬日的短暫陽光帶來了寒意,讓我感到鬱悶,我裹着被子端坐在船中,就像在僧人的齋堂裏一樣。夢中的道路似乎都是通向越地的,而船篷外的山川則都屬於淮河流域。聽到漁民的歌謠,讓我想起了他們樸素的白布衣裳,而我穿上軍裝,卻感到羞愧於自己平凡的青布鞋。天空中的雲朵悠閒,樹葉落下,水中的魚和龍靜止不動,我不禁自嘲,人生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江淮舟中的所感所思。通過「擁衾危坐」和「枕中道路無非越」等句,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與迷茫。詩中「聽得漁歌思白紵,著來戎服愧青鞋」則反映了詩人對漁民樸素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己身份的反思。最後兩句「雲閒木落魚龍臥,自笑浮生未有涯」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未知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
唐之淳的其他作品
- 《 憶遠 》 —— [ 明 ] 唐之淳
- 《 題劉道權寫雨後雲林春山蕭寺二小幅 》 —— [ 明 ] 唐之淳
- 《 滁山道中雜題 其十二 》 —— [ 明 ] 唐之淳
- 《 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憶母親作三首 》 —— [ 明 ] 唐之淳
- 《 期高公子不至分韻得佳字 》 —— [ 明 ] 唐之淳
- 《 奉和憶邳城寓館之韻 》 —— [ 明 ] 唐之淳
- 《 山居八事詩耕田 》 —— [ 明 ] 唐之淳
- 《 十一月二十日夜陪我公校閱所抄唐人絕句詩因擬作五首奉獻 》 —— [ 明 ] 唐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