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分韻得壺字

偶逢佳節寄京都,家遠親朋一字無。 睡起晚雲生枕蓆,雨餘秋水足江湖。 石城木落砧聲早,天塹風高雁影孤。 北望蔣陵才咫尺,不曾與客共攜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壺(hú):古代盛酒的器具。

翻譯

九月的佳節,我寄託思念之情到京都,家人朋友卻遠在他鄉,只有一個字來往傳情。起牀晚了,枕頭上已經結滿了薄霧,雨後的秋水充盈了江湖。石城裏的樹葉凋零,晨間的榔頭聲早已響起,天空中的風吹得高高的,只有雁影孤單地飛過。向北眺望蔣陵,似乎只有一步之遙,卻未曾與朋友共同舉起酒壺共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九月佳節時的心境。詩人身處異鄉,思念家鄉親友,卻只能通過書信傳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如枕蓆上的晚雲、秋水充足的江湖、石城裏的落葉、晨間的砧聲和風高雁影,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能與友人共享美酒,共話心事,但卻因距離遙遠未能如願。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鄉和親友的深深眷戀。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