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修得雜詩韻

神龍臥深澤,不若抱甕滋。 白日掞重陰,不如寸燭輝。 賢豪初未遇,但覺吾道非。 紛紛當塗子,權勢衆所歸。 兩生困蓬藋,屠販建旌麾。 斯事自古然,今人安足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àn):照耀。
  • 重陰:濃密的陰雲。
  • 兩生:指兩個普通人。
  • 蓬藋 (diào):指草叢,比喻貧賤之地。
  • 屠販:屠夫和商販,指普通人。
  • 旌麾 (jīng huī):古代用羽毛裝飾的軍旗,主將所持,作爲指揮軍隊的標誌。

翻譯

神龍深藏在深澤之中,還不如抱着水甕灌溉來得實在。 白日雖然能照耀濃密的陰雲,但不如一寸蠟燭的光輝溫暖人心。 賢人豪傑在未得到賞識時,只覺得自己所追求的道義似乎是錯誤的。 而那些當權者,他們的權勢是衆人所向往的。 兩個普通人困頓於草叢之中,卻能成爲屠夫和商販,最終建立起自己的軍隊和旗幟。 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現在的我們又何必爲此感到悲哀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神龍與抱甕、白日與寸燭,表達了作者對於權勢與道義的看法。詩中,「神龍」和「白日」象徵着高遠的理想和權勢,而「抱甕」和「寸燭」則代表着平凡而實在的生活。作者認爲,真正的賢人豪傑在未被賞識時,可能會對自己的道義產生懷疑,但歷史的進程往往證明,那些出身平凡的人最終也能成就一番事業。詩的最後,作者以「斯事自古然,今人安足悲」作結,表達了一種超然的歷史觀,認爲人們不必爲歷史的必然性而感到悲哀。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