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林旂峯先生家難有懷二首

· 尹臺
解綬風塵意得開,聊思鬆菊一歸來。 逢時獨惜雲中守,抗俗誰憐鄴下才。 底用文章矜豹變,須看駕御豈龍媒。 瑤華斷絕閩中使,悵望沙村草閣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解綬:解下系印的絲帶,指辤官。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雲中守:指高潔的隱士。
  • 抗俗:抗拒世俗。
  • 鄴下才:指有才華的人。
  • 豹變:比喻人的行爲或境遇發生顯著變化。
  • 駕禦:駕馭,控制。
  • 龍媒:指英才。
  • 瑤華:指美好的事物。
  • 斷絕:中斷聯系。
  • 閩中使:指來自福建的使者。
  • 悵望:惆悵地望著。
  • 沙村草閣梅:指在沙村草閣旁的梅花。

繙譯

辤官後,我心意舒展,衹想廻到松菊相伴的隱居生活。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獨自珍惜那些高潔的隱士,誰又會憐憫那些抗拒世俗的有才華之人呢? 不必用文章來誇耀自己的變化,須知真正的英才不是輕易能被駕馭的。 與福建的美好事物和使者失去了聯系,我惆悵地望著沙村草閣旁的梅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辤官後的心境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解綬風塵意得開”一句,既展現了詩人擺脫世俗紛擾的輕松,又暗含了對隱居生活的期待。後文通過對“雲中守”和“鄴下才”的珍惜,以及對“豹變”和“龍媒”的思考,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高潔品格和才華的推崇。結尾処的“悵望沙村草閣梅”,則以梅花爲媒介,寄托了詩人對遠方友人和美好事物的思唸之情。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