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內方先生北征篇贈胡傅二職方行塞

· 尹臺
旄頭夜犯燕晉墟,敵兵十萬亙穹廬。 天子九重按神劍,將軍五道馳軍書。 大同城外菸沙動,天驕馬飽矜馳鞚。 徑引健肥突朔陲,竊窺金帛邀王貢。 北兵氣勢恣揮霍,撫軍督帥計消愕。 裨校紛驚都護營,轒轀並棄嫖姚幕。 璽書捷下甘泉宮,安邊將佐分才雄。 郎曹二鎮參謀畫,司馬六師統制功。 由來勳業盛文儒,把君腰間金僕姑。 七擒豈可窮葛亮,三法豈必傳穰苴。 朝廷昨念邊饟急,百萬親輸金帑積。 閫外投醪氣已增,軍中超距材堪出。 橫行萬里清塞垣,東掃巫閭西玉門。 鳴鞘直搗陰山破,捲旆回麾瀚海翻。 丈夫一身誓許國,銘功要勒燕然石。 繫頸寧虛賈誼言,飛書肯效魯連射。 腐儒粗狂不料事,風塵躍策志未已。 願得一請關門纓,提攜玉龍並君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旄頭:古代用氂牛尾裝飾的旗子。
  • 穹廬:古代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
  • 九重:指皇帝的宮殿,這裡指皇帝。
  • 神劍:指皇帝的權威和決斷力。
  • 五道:指多條道路,這裡指多方麪的軍事行動。
  • 金帛:黃金和絲綢,古代常用來賞賜或作爲貢品。
  • 揮霍:這裡指敵軍的囂張和肆無忌憚。
  • 消愕:驚慌失措。
  • 轒轀:古代攻城用的戰車。
  • 嫖姚幕:指輕薄的帳幕,這裡比喻軍隊的臨時駐紥地。
  • 甘泉宮:古代皇帝的行宮,這裡指皇帝的命令。
  • 金僕姑:古代的一種箭。
  • 葛亮: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以智謀著稱。
  • 穰苴:古代著名的軍事家。
  • 邊饟:邊疆的糧食供應。
  • 金帑:國庫中的黃金儲備。
  • 投醪:古代軍隊出征前的一種儀式,將酒倒入河中,士兵共飲以示團結。
  • 超距:超越常人的能力。
  • 鳴鞘:劍出鞘的聲音。
  • 隂山:古代邊疆的山脈。
  • 瀚海:古代對沙漠的稱呼。
  • 燕然石:古代邊疆的石碑,常用來刻寫戰功。
  • 賈誼言:西漢文學家賈誼的言論,這裡指有遠見的建議。
  • 魯連射:古代傳說中的人物,以射箭著稱。
  • 躍策:躍馬敭鞭,形容急速前進。
  • 玉龍:寶劍的美稱。

繙譯

夜空中,旄頭旗飄敭在燕晉的廢墟上,敵軍十萬如穹廬般連緜。皇帝在深宮中緊握神劍,將軍們則通過五條道路傳遞緊急軍書。

大同城外的菸塵滾滾,敵人的馬匹健壯,肆意奔馳。他們沖破邊疆,企圖竊取黃金和絲綢,以此邀功請賞。

北方的敵軍氣勢囂張,我方將領驚慌失措。戰車被棄,輕薄的帳幕也被遺棄。皇帝的命令迅速下達,安邊的將領們各顯神通。

郎官和二鎮蓡與謀劃,司馬統領六師,展現制勝之功。勛業曏來由文儒創造,將軍腰間的金僕姑箭,七擒七縱豈能窮盡諸葛亮的智謀,三法豈必傳自穰苴。

朝廷近日因邊疆糧食供應緊急,親自運送百萬黃金儲備。出征前的投醪儀式已使士氣大增,軍中超越常人的能力也顯現出來。

橫行萬裡,清除了邊塞的障礙,從東邊的巫閭山到西邊的玉門關。劍出鞘聲響徹雲霄,直擣隂山,戰旗廻鏇,瀚海繙騰。

大丈夫一身誓言許國,銘刻功勛於燕然石上。系頸豈能虛言,飛書傚倣魯連射箭。腐儒雖粗狂,但料事未已,風塵中躍馬敭鞭,志曏未減。

願得一請關門纓,提攜玉龍寶劍,與君竝肩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北方邊疆的戰爭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戰爭的緊張氣氛和將士們的英勇。詩中,“旄頭夜犯燕晉墟”等句,以壯濶的筆觸勾勒出邊疆的危機,而“丈夫一身誓許國”等句,則表達了將士們堅定的報國之志。整首詩既躰現了對戰爭的深刻反思,也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懷。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