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文皇太子輓詩八章

盛德臨中夏,黎民望彼蒼。 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後世光。 神遊思下土,經國意難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懿文:美好的文章,這裏指皇太子的品德和才華。
  • 皇太子:皇帝的兒子中被指定爲繼承皇位的人。
  • 中夏:指中國。
  • 黎民:百姓。
  • 彼蒼:指天,這裏表示百姓仰望天意,希望皇太子能繼承大統。
  • 少留:短暫的停留。
  • 宇宙:天地之間,這裏指國家。
  • 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周朝的兩位賢明君主。
  • 宗社:宗廟和社稷,代表國家。
  • 山陵:帝王的陵墓,這裏指皇太子的去世。
  • 後世光:留給後世的光輝。
  • 神遊:靈魂的遊蕩,這裏指皇太子的精神。
  • 下土:指人間。
  • 經國:治理國家。

翻譯

皇太子的美好品德和才華照耀着中國,百姓們仰望蒼天,期盼他的統治。 他雖短暫地統治了國家,但他的功績未必遜色於古代的賢君成康。 國家的宗廟和社稷因他的去世而充滿了遺憾,但他的陵墓將留給後世無盡的光輝。 他的精神似乎仍在人間遊蕩,他對國家的治理和關懷令人難忘。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皇太子早逝的哀悼和對他的高度評價。詩中,「盛德臨中夏」一句,既讚美了皇太子的德行,也表達了他對國家和百姓的關懷。通過對比「成康」,詩人強調了皇太子的功績和影響力。最後兩句則抒發了對皇太子精神永存的希望,以及對他治理國家才能的懷念。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皇太子的敬仰和哀思。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