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籟(tiān lài):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鳴、流水聲等。
- 比竹:指用竹子製作的樂器,如笛子、簫等。
- 提壺:拿着酒壺。
- 布穀:布穀鳥,其叫聲常被認爲是春天的象徵,也常用來比喻催促農事。
翻譯
自然的聲音並非來自竹製的樂器,而是園林中處處響起的春之聲。 柳樹旁,有人拿着酒壺勸人飲酒;花叢間,布穀鳥的叫聲催促着人們去耕作。
賞析
這首作品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夏日村居的寧靜與生機。詩中「天籟非關比竹」一句,巧妙地將自然之聲與人工音樂區分開來,強調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後兩句通過對「提壺勸酒」和「布穀催耕」的生動描寫,展現了鄉村生活的悠閒與勤勞,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質樸,充滿了對自然和生活的讚美之情。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送張靜峰年兄赴河南别駕二首 其一 》 —— [ 明 ] 于慎行
- 《 寄張玉陽年兄汴上 》 —— [ 明 ] 于慎行
- 《 春日同於子衝上靈巖寺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贈相工李生遊金陵謁洪陽張丈二首 其一 》 —— [ 明 ] 于慎行
- 《 酬寄馮學士見問 》 —— [ 明 ] 于慎行
- 《 攝山觀無盡禪師入定 》 —— [ 明 ] 于慎行
- 《 答楊戶部廬山書時方謫居廣陵 》 —— [ 明 ] 于慎行
- 《 再過汶上路鳳岡民部出送河橋留別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