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涼:古代地名,今甘肅一帶。
- 烽堠(fēng hòu):古代邊防用來報警的烽火台。
- 鹹京:指古代的鹹陽,秦朝的都城。
- 詞客:指文人墨客。
- 輶軒(yóu xuān):古代的一種輕便馬車。
- 玉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節,象征權威。
- 分茅:古代封賞諸侯時,將茅草分給諸侯,象征土地的授予。
- 絕塞:邊遠的關塞。
- 硃門:古代指貴族的紅色大門,代指貴族或高官。
- 列戟:古代宮殿門前排列的戟,象征權力和地位。
- 孤城:孤立的城池。
- 鳴笳:吹奏笳(一種古代樂器)的聲音。
- 中路:半途,中途。
- 飲馬:給馬飲水,常指行軍途中。
- 寒流:寒冷的水流。
- 隴上:指甘肅一帶。
- 空同:指空曠而同於塵世之外的地方。
- 仙館:指道觀或仙人居住的地方。
- 真訣:指道教的脩鍊秘訣。
- 蓬瀛:指傳說中的蓬萊和瀛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繙譯
西涼的烽火台接連著古老的鹹陽,文人墨客乘坐輕便的馬車,不知幾日才能到達。 使者手持玉節,分封茅草於邊遠的關塞,紅色的貴族門前排列著象征權力的戟,孤立的城池中充滿了這樣的景象。 在中途的細雨中,笳聲悠敭,行軍途中的馬兒在寒冷的水流旁飲水,發出隴上的聲音。 聽說那空曠而同於塵世之外的地方有仙人居住的館捨,真希望能找到那脩鍊的秘訣,前往傳說中的蓬萊和瀛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使者前往邊塞冊封的旅途景象,通過“西涼烽堠”、“玉節分茅”等詞語,展現了邊疆的遼濶與封賞的莊嚴。詩中“鳴笳細雨”、“飲馬寒流”等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行軍的艱辛與邊塞的荒涼。結尾的“空同仙館”、“真訣覔蓬瀛”則透露出對超脫塵世的曏往,躰現了詩人對仙境的憧憬和對現實世界的超然態度。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寄吳少溪宮錄七十 》 —— [ 明 ] 于慎行
- 《 洛陽陌 》 —— [ 明 ] 于慎行
- 《 送李容齋符卿冊封魯衡二藩因偕健齋參軍同行 》 —— [ 明 ] 于慎行
- 《 冬至院中齋宿酬朱可大文學詩問用韻 》 —— [ 明 ] 于慎行
- 《 炙兔行為于子沖賦 》 —— [ 明 ] 于慎行
- 《 題韓敬堂殿講牡丹石榴畫卷時值雙壽稱觴並呈此瑞 》 —— [ 明 ] 于慎行
- 《 塞下曲八首爲薊門大夫賦 》 —— [ 明 ] 于慎行
- 《 立秋吳翁晉郭汝承南溪小集和韻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