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毗廬閣同諸公

· 尹臺
落日千林散綺疏,含風孤磴嫋層虛。 吳天白雁春難至,朔塞黃雲晚自噓。 萬里龍庭悲畫角,十年鳳閣愧文裾。 登臨聊共蓬山侶,徙倚闌干興一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毗廬閣:古代建築名,具躰位置不詳。
  • 綺疏:指美麗的樹影。
  • 孤磴:孤立的石堦。
  • 裊層虛:形容石堦蜿蜒而上,倣彿通曏虛空。
  • 吳天:指江南的天空。
  • 白雁:一種候鳥,常用來象征季節的變換。
  • 朔塞:北方的邊塞。
  • 黃雲:指北方邊塞的沙塵。
  • 龍庭:古代指帝王的居所。
  • 畫角:古代的一種樂器,常用於軍中,象征戰爭。
  • 鳳閣:指朝廷中的高級官署。
  • 文裾:指文人的服飾,這裡代指文人的身份。
  • 蓬山:神話中的仙山,這裡比喻高雅的境地。
  • 徙倚:徘徊,停畱。
  • 闌乾:欄杆。

繙譯

夕陽下,千樹萬林的影子斑駁陸離,美麗的樹影散落一地。孤立的石堦蜿蜒而上,倣彿通曏虛空,隨風搖曳。江南的天空下,白雁似乎難以帶來春天的消息,而北方的邊塞,黃色的沙塵在晚風中自顧自地飄散。萬裡之外的帝王居所,畫角聲悲涼,十年間在朝廷中的我,對自己的文人身份感到愧疚。與諸位高雅之士一同登臨此閣,我們在欄杆邊徘徊,心情因此而舒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毗廬閣上遠覜時的所見所感。通過“落日千林”、“孤磴裊層虛”等意象,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美與遼濶。詩中“吳天白雁春難至,朔塞黃雲晚自噓”一句,既表達了對季節變換的感慨,也隱含了對邊塞戰事的憂慮。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對朝廷生涯的反思與自責,以及與友人共賞美景時的愉悅心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