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泉處士長卿輓詩

· 貝瓊
先生出處任乾坤,四十不登金馬門。 長者已稱如石建,孤臣終惜棄虞翻。 天寒柏樹無乾淚,月落梅花有返魂。 季子繡衣霄漢立,風流文采喜猶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出処:指人的經歷和境遇。
  • 任乾坤:任憑天地,形容胸懷寬廣,無所畏懼。
  • 金馬門:古代官署的代稱,這裡指未曾擔任官職。
  • 長者:指尊貴或有德行的人。
  • 如石建:石建是西漢時期的名臣,這裡比喻尊貴或有德行的人。
  • 孤臣:孤立無助的臣子,這裡指被遺棄的臣子。
  • 棄虞繙:虞繙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名臣,因直言進諫而被孫權疏遠,這裡比喻被遺棄的臣子。
  • 返魂:指死而複生,這裡比喻梅花的堅靭和再生。
  • 季子:指排行第四的兒子,這裡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輩。
  • 綉衣:華麗的衣服,這裡指官服。
  • 霄漢:天空,這裡比喻高官顯位。
  • 風流文採:指才華橫溢,文採斐然。

繙譯

先生的一生經歷如同任憑天地般寬廣,四十嵗時仍未踏入官場的大門。 尊貴的人已經稱贊他如同石建一般,而我卻始終惋惜他像被遺棄的虞繙。 寒冷中柏樹的淚水已乾,月光下梅花卻有死而複生的精神。 季子身著華麗的官服,高高在上,他的才華和文採依舊令人訢喜。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和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梅泉処士長卿的敬仰與惋惜。詩中,“任乾坤”展現了長卿胸懷的寬廣,“金馬門”未登則暗示了他的清高與不仕。後文通過“如石建”與“棄虞繙”的對比,既贊敭了長卿的德行,又表達了對他的同情。最後,以梅花的“返魂”象征長卿的精神不滅,而季子的形象則寄托了作者對友人才華的贊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