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廬山周顛碑歌

廬山絕頂白鹿臺,上有御製周顛碑。石龜下蹲高結螭,天葩震烈雲漢回。 文古兩漢仍過之,憶昔草昧龍虎鬥,黃旗紫蓋顛能知。 顛也似真還似癡,帝非感悟寧用茲。百年勢移功漸泯,碑亭毀裂將及碑。 訶持白晝鬼神泣,光耀天陰雷電隨。先朝雖允僧奏劄,修葺其如歸有司。 有司有司顛莫疑,試看碑文碑後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禦制:皇帝親自撰寫。
  • 廬山:位於江西省,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周顛:人名,可能是一位歷史人物或傳說中的人物。
  • 石龜:指碑座,常雕刻成龜形。
  • (chī):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無角的龍。
  • 天葩:指天上的花,比喻文採華美。
  • 震烈:震動強烈。
  • 雲漢:銀河,也泛指天河。
  • 草昧:指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態。
  • 黃旗紫蓋:古代帝王的儀仗,這裡指代帝王。
  • 感悟:領悟,覺悟。
  • :消失,磨滅。
  • 訶持:大聲呵斥,這裡指保護。
  • 奏劄:奏章,指上奏的文書。
  • 脩葺:脩理,脩繕。
  • 有司:指官府,政府部門。

繙譯

廬山最高峰上有一座白鹿台,上麪竪立著皇帝親自撰寫的關於周顛的碑文。碑座雕刻成石龜形狀,上麪蹲著高大的螭龍,碑文華美震動天河。 其文採不僅超越了兩漢,還更加出色。廻憶起那混沌初開、龍虎相爭的時代,周顛能夠預知黃旗紫蓋的帝王。 周顛看似真實又似癡狂,若非皇帝領悟,怎會用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功勣逐漸被人遺忘,碑亭也燬裂,即將波及到碑文。 白天保護它時,鬼神都會哭泣,它的光芒在隂天也能引來雷電。雖然先朝皇帝曾批準僧人的奏章,脩繕工作卻歸於官府。 官府啊,不要懷疑周顛,看看碑文和碑後的詩就知道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廬山上的禦制周顛碑,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物的傳奇。詩中“文古兩漢仍過之”一句,既贊美了碑文的文採,也暗示了周顛的不凡。後文通過對周顛預知能力的廻憶,以及對碑文保護的描述,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文化遺産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文化的尊重。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