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 貝瓊
錦瑟鸞笙恨總牽,尚思華屋對嬋娟。 春風豆蔻初含日,玉女蘭香未嫁年。 綃拆鴛鴦裁寶扇,酒行琥珀瀉銀船。 蓬萊一別三清淺,憔悴應知不及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一種絃樂器。
  • 鸞笙:古代的一種樂器,形似笙而較大,上有鸞鳥圖案。
  • 華屋:華麗的房屋。
  • 嬋娟:美好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月亮或女子。
  • 豆蔻:植物名,比喻少女。
  • 玉女:美麗的少女。
  • 蘭香:比喻少女的體香。
  • 綃拆:綃,一種輕薄的絲織品;拆,分開。這裏指用綃製作的扇子。
  • 琥珀:一種樹脂化石,色澤美麗,這裏指琥珀色的酒。
  • 銀船:指銀製的酒杯。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比喻遙遠的地方或理想之地。
  • 三清:道教中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至高無上的神,這裏指仙境。

翻譯

華美的瑟和鸞笙總是牽動着怨恨,我仍在思念那華麗的屋中與美麗的女子相對。春風中,豆蔻年華的少女初次含苞待放,如玉的少女蘭香還未出嫁。用綃製作的扇子上鴛鴦被分開,酒杯中琥珀色的酒如銀船般流淌。自從蓬萊仙境一別,時光已流逝三次,我已憔悴,自知不如從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華美物品和美好女子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逝去青春的哀愁。詩中「錦瑟鸞笙」、「華屋嬋娟」等意象,營造了一種富貴而優雅的氛圍,而「豆蔻初含」、「玉女蘭香」則生動描繪了少女的青春美貌。後兩句通過「綃拆鴛鴦」和「酒行琥珀」的比喻,進一步以物喻情,抒發了詩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無奈和悲傷。結尾的「蓬萊一別三清淺」則以仙境之別喻人生之變遷,表達了詩人對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