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火龍烹茶圖

· 貝瓊
鬆聲忽作秋濤雄,銅龍吐火鱗甲紅。 黃衣中使備玉食,泉出金沙甘露濃。 春風一旗色尚活,建溪山人雨前掇。 蓬萊殿裏沃焦餘,玉盌兮沽侍臣渴。 名花喚起海棠魂,細葉未數丁香根。 宮中一日歌舞散,世上千秋圖畫存。 開元盛事何人省,書生亦解誇雙井。 空中掃葉燒破鐺,閉門讀書秋夜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銅龍:指銅製的龍形器物,這裏可能指茶爐。
  • 黃衣中使:指宮中的太監。
  • 建溪山人:指福建建溪一帶的山中隱士,這裏指採茶人。
  • 沃焦:古代傳說中的山名,這裏指茶水。
  • 玉盌:玉製的碗,這裏指茶碗。
  • 雙井:指兩個井,這裏可能指書生所居之地。
  • :古代的一種鍋。

翻譯

松樹的聲音突然變得像秋天的波濤一樣雄壯,銅製的龍形茶爐吐出火焰,其上的鱗片閃耀着紅光。穿着黃色衣服的宮中太監準備着玉食,泉水從金沙中涌出,甘甜如露。春風吹拂,茶葉的顏色依然鮮活,建溪的山中隱士在雨前採摘。蓬萊殿裏,茶水如同沃焦山上的甘泉,玉碗中盛滿了茶水,解渴了侍臣。名花喚醒了海棠的靈魂,細葉還未數清丁香的根。宮中一日的歌舞散去,世上千秋的圖畫卻留存。開元的盛事有誰記得,書生也懂得誇讚雙井。空中掃除落葉,燒破鍋,閉門讀書,秋夜漫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宮廷茶宴的圖景,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茶文化的雅緻和宮廷生活的奢華。詩中「鬆聲忽作秋濤雄,銅龍吐火鱗甲紅」以松濤和銅龍的形象,烘托出茶宴的莊重氣氛。後文通過對茶葉、泉水、歌舞的描寫,進一步以物喻情,表達了對開元盛世的懷念和對書生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明代宮廷文化的繁榮,也反映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