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東南角樓

城樓佔角分孤峻,野色生煙合杳冥。 華夏亦爲元社稷,古丘曾是宋朝廷。 直看紫極雲霾壯,昔觸黃河風浪腥。 日暮馮軒益愁思,夷門今有少微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梁城:古地名,今河南省開封市。
  • 角樓:城牆四角的樓台。
  • 孤峻:孤高峻峭。
  • 杳冥:深遠難見的樣子。
  • 華夏:中國的古稱。
  • 元社稷:元朝的國家和社稷。
  • 古丘:古代的土丘,這裡指古代的遺址。
  • 紫極:古代指帝王的居所。
  • :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菸、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
  • 馮軒:靠著欄杆。
  • 夷門:古代大梁城的東門。
  • 少微星:古代星象學中的星名,象征隱士。

繙譯

城樓佔據角落,顯得孤高峻峭,野外的景色在菸霧中漸漸模糊。 華夏大地也曾是元朝的國家,古老的土丘曾是宋朝的朝廷。 直望紫極宮殿,雲霧繚繞,顯得雄壯,昔日黃河的風浪帶著腥味。 日暮時分,倚著欄杆,更加增添了愁思,夷門如今衹有少微星在閃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大梁城東南角樓的景象,通過對城樓孤峻、野色杳冥的刻畫,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變遷。詩中“華夏亦爲元社稷,古丘曾是宋朝廷”一句,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結郃,表達了對往昔的懷唸與對現實的感慨。後兩句通過對紫極雲霾和黃河風浪的描繪,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深度。結尾的“日暮馮軒益愁思,夷門今有少微星”則抒發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無奈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