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詠貧士七首其一

人間利名場,紛紛如轉蓬。 卓哉張仲蔚,身窘文則工。 閉戶絕交往,相知獨劉龔。 清談夜忘寐,志意欣與同。 道腴有深味,何暇論窮通。 堅此平生好,旦夕期相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飄泊不定。
  • 卓哉:卓越啊。
  • 張仲蔚:人名,此處指一個清貧而才華橫溢的文人。
  • 身窘:處境困窘。
  • 文則工:文章卻寫得很好。
  • 閉戶:閉門不出。
  • 交往:交際往來。
  • 劉龔:人名,張仲蔚的知交。
  • 清談:指高雅的言談。
  • 忘寐:忘記睡覺。
  • 志意:志趣和心意。
  • 欣與同:高興地與之相同。
  • 道腴:指學問的精華。
  • 深味:深刻的體會。
  • 窮通:貧窮與顯達。
  • 堅此平生好:堅定這一生的愛好。
  • 旦夕:早晚,比喻短時間內。
  • 期相從:期望相伴。

翻譯

在人間的名利場中,人們紛紛如隨風飄轉的蓬草。卓越的張仲蔚,雖然處境困窘,但他的文章卻寫得很好。他閉門不出,很少與人交往,只有劉龔是他的知交。他們夜夜清談,忘記了睡覺,志趣和心意相投,感到非常高興。他們深入體會學問的精華,哪裏還有時間去討論貧窮與顯達。他們堅定地保持這一生的愛好,期望能夠早晚相伴。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張仲蔚在困窘中堅守文道,與知交劉龔共賞學問之樂的清高品格。詩中通過對比人間名利場的紛擾與張仲蔚的清靜自守,突出了主人公的超凡脫俗。同時,通過描繪兩人夜談忘寐的情景,表達了他們志趣相投、精神相通的深厚情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文人雅士在困境中追求精神富足的高尚情操。

李賢(原德)

明河南鄧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進士。授驗封主事。少師楊士奇欲一見,賢竟不往。正統時爲文選郎中,從英宗北征,師覆脫還。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轉戶部,又轉吏部。英宗復位,入直文淵閣,預機務。旋進尚書。曹欽叔侄反時,幾被殺害。憲宗立,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以惜人才開賢路爲急務,名臣多所識拔。卒諡文達。曾奉敕編《大明一統志》,有《古穰集》、《天順日錄》。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