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顧況見寄

· 包佶
于越城邊楓葉高,楚人書裏寄離騷。 寒江鸂鶒思儔侶,歲歲臨流刷羽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于越:古地名,今浙江一帶。
  • 楚人:指楚地的居民,楚國古爲今湖北、湖南一帶。
  • 離騷:《楚辭》中的一篇,作者爲屈原,表達了他被貶後的憂國憂民之情。
  • 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類似鴛鴦,但體型較大。
  • 儔侶:伴侶,同伴。

翻譯

在越城的邊上,楓葉高高掛起,楚地的人們在書中寄去了他們的離騷。 寒江上的鸂鶒思念着它們的伴侶,每年都會來到流水邊,梳理它們的羽毛。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越城邊高掛的楓葉和楚人書中的離騷,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寒江鸂鶒思儔侶」一句,以鸂鶒的孤獨和對伴侶的思念,比喻了詩人自己的孤獨和對友人的深切懷念。最後一句「歲歲臨流刷羽毛」則通過鸂鶒每年都會回到流水邊梳理羽毛的行爲,象徵了詩人對友情的執着和不變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慨。

包佶

唐潤州延陵人,一說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寶六年進士。累官至祕書監。與韓洄、元琇、李衡等皆出於劉晏門下。德宗貞元以後,相繼掌天下財利。歷汴東兩稅使,諸道鹽鐵等使,遷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工詩。與兄包何齊名,時稱二包,又與父、兄號三包。有詩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