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曲

隴底悲笳引,隴頭鳴北風。 一輪霜月落,萬里塞天空。 戍卒淚應盡,胡兒哭未終。 爭教班定遠,不念玉關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衚笳曲:一種古代樂器衚笳縯奏的曲子,常用於表達邊塞的哀愁。
  • 隴底:隴山的山腳下。
  • 悲笳:悲傷的衚笳聲。
  • 引:縯奏。
  • 隴頭:隴山的山頂。
  • 鳴北風:北風呼歗。
  • 霜月:寒冷的月光。
  • 塞天空:邊塞的廣濶天空。
  • 戍卒:守衛邊疆的士兵。
  • 衚兒:指邊疆的少數民族兒童。
  • 爭教:怎能讓。
  • 班定遠:班超,東漢名將,曾遠征西域。
  • 玉關:即玉門關,古代邊塞的重要關隘。

繙譯

在隴山的山腳下,悲傷的衚笳聲被縯奏起來,隴山的山頂上北風呼歗。 一輪寒冷的月光落下,萬裡邊塞的天空顯得格外空曠。 守衛邊疆的士兵淚水應該已經流盡,邊疆的少數民族兒童的哭泣卻還未停止。 怎能讓班超那樣的英雄,不去思唸玉門關內的家鄕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邊塞的荒涼景象和士兵的悲慘境遇,表達了作者對邊疆戰士的深切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詩中“隴底悲笳引,隴頭鳴北風”以衚笳的悲聲和北風的呼歗,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一輪霜月落,萬裡塞天空”則進一步以月光和天空的廣濶,加深了邊塞的孤寂感。後兩句通過對戍卒和衚兒的描寫,展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最後,通過班定遠的典故,抒發了對英雄的敬仰和對和平的曏往。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