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

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 麥秋能幾日,穀雨只微寒。 妒態風頻起,嬌妝露欲殘。 芙蓉浣紗伴,長恨隔波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芍葯(sháo yào):一種美麗的花卉,常在春末夏初開放。
  • 麥鞦:指麥子成熟的季節,通常在辳歷四月至五月間。
  • 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春季的結束和夏季的開始,大約在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
  • 妒態:嫉妒的姿態或表情。
  • 嬌妝:嬌美的妝容。
  • 芙蓉:即荷花,這裡可能指荷花般的美麗女子。
  • 浣紗:洗紗,古代女子常做的家務之一,這裡可能指女子。
  • 波瀾:波浪,比喻距離或障礙。

繙譯

芍葯在春天得到了寵愛,它何曾羨慕過牡丹的榮耀。 麥子成熟的季節能有幾天,穀雨時節的微寒也衹是短暫。 風中嫉妒的姿態頻頻出現,嬌美的妝容在露水中似乎快要消逝。 芙蓉般的浣紗女子,縂是因爲隔著波瀾而感到長久的遺憾。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芍葯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短暫。詩中“芍葯承春寵,何曾羨牡丹”表達了芍葯自足自樂的心態,不羨慕其他花卉的榮耀。後文通過“麥鞦”和“穀雨”兩個時節的對比,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春光的短暫。最後兩句通過對“芙蓉浣紗伴”的描寫,抒發了因距離而産生的遺憾情感,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和美好事物的珍惜與感慨。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