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蘇州韋應物郎中
詩教殆淪缺,庸音互相傾。
忽觀風騷韻,會我夙昔情。
盪漾學海資,鬱爲詩人英。
格將寒鬆高,氣與秋江清。
何必鄴中作,可爲千載程。
受辭分虎竹,萬里臨江城。
到日掃煩政,況今休黷兵。
應憐禪家子,林下寂無營。
跡隳世上華,心得道中精。
脫略文字累,免爲外物攖。
書衣流埃積,硯石駁蘚生。
恨未識君子,空傳手中瓊。
安可誘我性,始願愆素誠。
爲無鸑鷟音,繼公雲和笙。
吟之向禪藪,反愧幽鬆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荅 (dá):答。
- 風騷韻:指詩歌的韻味。
- 夙昔情:往昔的情感。
- 蕩漾 (dàng yàng):波動,起伏。
- 學海資:學問的海洋。
- 鬱爲:成爲。
- 格將:品格如同。
- 寒松:常綠的松樹,象征堅靭不拔。
- 鞦江清:鞦天的江水清澈。
- 鄴中作:指曹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的文學作品。
- 千載程:千年的歷程。
- 受辤:接受任命。
- 虎竹:古代用以傳遞命令的信物,此処指任命書。
- 臨江城:靠近江邊的城池。
- 掃煩政:消除煩瑣的政務。
- 休黷兵:停止濫用武力。
- 禪家子:脩禪的人。
- 林下寂無營:在林中靜脩,無所求。
- 跡隳 (huī):痕跡消失。
- 世上華:世間的繁華。
- 心得道中精:內心領悟道的精髓。
- 脫略:擺脫。
- 文字累:文字的束縛。
- 外物攖 (yīng):外界事物的乾擾。
- 書衣:書套。
- 流埃積:積滿了塵埃。
- 硯石駁蘚生:硯台上長滿了苔蘚。
- 手中瓊:手中的珍寶,指韋應物的詩作。
- 安可誘我性:怎能引誘我的性情。
- 始願愆素誠:開始違背了最初的誠意。
- 鸑鷟音 (yuè zhuó yīn):鳳凰的鳴聲,此処指高雅的音樂。
- 公雲和笙:公輸般的雲和笙,古代樂器。
- 吟之曏禪藪 (sǒu):吟詠曏著禪脩的地方。
- 反愧幽松聲:反而感到愧對幽靜的松樹聲。
繙譯
詩歌的教育似乎已經淪喪缺失,平庸的聲音互相傾軋。突然看到詩歌的韻味,喚起了我往昔的情感。在學問的海洋中波動,成爲詩人的精英。品格如同高大的寒松,氣息與清澈的鞦江相通。何必非要像曹操在鄴城那樣創作,你的作品可以成爲千年的典範。接受任命,帶著虎竹,萬裡來到江邊的城池。到達後消除煩瑣的政務,何況現在停止了濫用武力。應該憐憫那些脩禪的人,他們在林中靜脩,無所求。痕跡消失在世間的繁華中,內心領悟道的精髓。擺脫文字的束縛,免受外界事物的乾擾。書套積滿了塵埃,硯台上長滿了苔蘚。遺憾的是未曾遇見你,空傳你手中的珍寶。怎能引誘我的性情,開始違背了最初的誠意。沒有鳳凰的鳴聲,繼承公輸般的雲和笙。吟詠曏著禪脩的地方,反而感到愧對幽靜的松樹聲。
賞析
這首詩是皎然對韋應物的廻應,表達了對詩歌教育的憂慮和對韋應物詩才的贊賞。詩中,皎然通過對比“庸音”與“風騷韻”,強調了詩歌的真正價值。他贊美韋應物的詩格高潔,氣息清新,足以成爲千年的典範。同時,皎然也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疏離和對禪脩生活的曏往,以及對韋應物詩作的渴望和遺憾。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詩歌和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