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蘇州韋應物郎中

詩教殆淪缺,庸音互相傾。 忽觀風騷韻,會我夙昔情。 盪漾學海資,鬱爲詩人英。 格將寒鬆高,氣與秋江清。 何必鄴中作,可爲千載程。 受辭分虎竹,萬里臨江城。 到日掃煩政,況今休黷兵。 應憐禪家子,林下寂無營。 跡隳世上華,心得道中精。 脫略文字累,免爲外物攖。 書衣流埃積,硯石駁蘚生。 恨未識君子,空傳手中瓊。 安可誘我性,始願愆素誠。 爲無鸑鷟音,繼公雲和笙。 吟之向禪藪,反愧幽鬆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dá):答。
  • 風騷韻:指詩歌的韻味。
  • 夙昔情:往昔的情感。
  • 盪漾 (dàng yàng):波動,起伏。
  • 學海資:學問的海洋。
  • 鬱爲:成爲。
  • 格將:品格如同。
  • 寒鬆:常綠的松樹,象徵堅韌不拔。
  • 秋江清:秋天的江水清澈。
  • 鄴中作:指曹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的文學作品。
  • 千載程:千年的歷程。
  • 受辭:接受任命。
  • 虎竹:古代用以傳遞命令的信物,此處指任命書。
  • 臨江城:靠近江邊的城池。
  • 掃煩政:消除煩瑣的政務。
  • 休黷兵:停止濫用武力。
  • 禪家子:修禪的人。
  • 林下寂無營:在林中靜修,無所求。
  • 跡隳 (huī):痕跡消失。
  • 世上華:世間的繁華。
  • 心得道中精:內心領悟道的精髓。
  • 脫略:擺脫。
  • 文字累:文字的束縛。
  • 外物攖 (yīng):外界事物的干擾。
  • 書衣:書套。
  • 流埃積:積滿了塵埃。
  • 硯石駁蘚生:硯臺上長滿了苔蘚。
  • 手中瓊:手中的珍寶,指韋應物的詩作。
  • 安可誘我性:怎能引誘我的性情。
  • 始願愆素誠:開始違背了最初的誠意。
  • 鸑鷟音 (yuè zhuó yīn):鳳凰的鳴聲,此處指高雅的音樂。
  • 公雲和笙:公輸般的雲和笙,古代樂器。
  • 吟之向禪藪 (sǒu):吟詠向着禪修的地方。
  • 反愧幽鬆聲:反而感到愧對幽靜的松樹聲。

翻譯

詩歌的教育似乎已經淪喪缺失,平庸的聲音互相傾軋。突然看到詩歌的韻味,喚起了我往昔的情感。在學問的海洋中波動,成爲詩人的精英。品格如同高大的寒鬆,氣息與清澈的秋江相通。何必非要像曹操在鄴城那樣創作,你的作品可以成爲千年的典範。接受任命,帶着虎竹,萬里來到江邊的城池。到達後消除煩瑣的政務,何況現在停止了濫用武力。應該憐憫那些修禪的人,他們在林中靜修,無所求。痕跡消失在世間的繁華中,內心領悟道的精髓。擺脫文字的束縛,免受外界事物的干擾。書套積滿了塵埃,硯臺上長滿了苔蘚。遺憾的是未曾遇見你,空傳你手中的珍寶。怎能引誘我的性情,開始違背了最初的誠意。沒有鳳凰的鳴聲,繼承公輸般的雲和笙。吟詠向着禪修的地方,反而感到愧對幽靜的松樹聲。

賞析

這首詩是皎然對韋應物的迴應,表達了對詩歌教育的憂慮和對韋應物詩才的讚賞。詩中,皎然通過對比「庸音」與「風騷韻」,強調了詩歌的真正價值。他讚美韋應物的詩格高潔,氣息清新,足以成爲千年的典範。同時,皎然也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疏離和對禪修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韋應物詩作的渴望和遺憾。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詩歌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