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洸口

· 陳璉
哀洸口,天爲愁,海風吹鬢寒颼颼。 五羊城頭天狗墮,南漢伯氣應全收。 天吳海鯨恣吞噬,漠漠妖氛遍南裔。 皇風聞已暢中原,嶺海瘡痍待湔洗。 禹餘宮使輸忠言,主聰不悟誠堪憐。 舟師甫自屯洸口,此身已殞譖人手。 至今山下有遺祠,日色慘淡行人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哀洸口: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港口或河口。
  • 天狗墮:天狗,傳說中的兇星,墮指墜落,象征不祥之事。
  • 天吳海鯨:指海中的巨大生物,比喻強大的敵人或勢力。
  • 南裔:指南方的邊遠地區。
  • 禹馀宮使:具躰含義不明,可能指某個官職或使者。
  • 舟師:指水軍或船隊。
  • 譖人:誣陷他人的人。

繙譯

哀洸口之地,天空似乎也爲之愁雲密佈,海風吹得人鬢發寒颼颼。五羊城頭,傳說中的天狗墜落,預示著南漢的氣數將盡。海中的巨獸恣意吞噬,妖氛彌漫在南方的邊遠地區。皇家的恩風已經在中原暢行,但嶺海地區的瘡痍等待清洗。禹馀宮的使者獻上忠誠的建議,但主上未能領悟,實在令人憐憫。水軍剛剛駐紥在洸口,卻已身陷誣陷者的手中,不幸殞命。至今山下仍有他的祠堂,日光慘淡,過往行人無不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通過天象和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出一種末日般的哀愁氛圍。詩中“天狗墮”和“天吳海鯨”等意象,象征著國家的危機和外敵的威脇。後半部分則通過禹馀宮使的遭遇,反映了忠誠與誤解、犧牲與悲劇的主題。整首詩語言凝重,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時代不幸的深切哀悼和對忠臣不幸遭遇的同情。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