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詩五首

步出居庸關,水石響笙竽。北風震土木,吹石走路衢。 蹀躞上谷馬,調笑雲中姝。囊中何所有,親筆注《陰符》。 馬上何所有,腰帶五石弧。雁門太守賢,琵琶爲客娛。 大醉斫案起,一笑捋其須。振衣恆山頂,拭眼望匈奴。 惟見沙浩浩,羣山向海趨。夜過虎風口,馬踏萬鬆株。 我有安邊策,譚笑靖封狐。上書金商門,傍人笑我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樣子。
  • 上穀: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張家口市一帶。
  • 雲中姝:雲中的美女,指北方邊疆的女子。
  • 《隂符》:古代兵書,全稱《太公隂符》。
  • 五石弧:一種強弓,能射五石之矢。
  • 雁門太守:雁門關的守將。
  • 斫案(zhuó àn):用刀砍桌子。
  • 捋其須(luō qí xū):輕輕地拔弄衚須。
  • 振衣:整理衣襟。
  • 恒山:五嶽之一,位於今山西省。
  • 拭眼:擦眼睛。
  • 匈奴: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 虎風口:險峻的山口。
  • 譚笑:談笑。
  • 靖封狐:平定邊疆的狐狸,比喻平定邊疆的敵人。
  • 金商門:古代長安城的一個門。

繙譯

我走出居庸關,水聲和石頭的響聲如同笙竽般悅耳。北風震動著土地和樹木,吹動石頭滾落在街道上。我小步走著,騎著上穀的馬,調笑著雲中的美女。我的囊中有什麽呢?是親手注釋的《隂符》兵書。馬背上有什麽呢?是腰間掛著的能射五石之矢的強弓。雁門關的太守很賢明,他用琵琶爲客人娛樂。我大醉之後砍桌子起身,笑著輕輕拔弄他的衚須。我整理衣襟站在恒山頂,擦亮眼睛望曏匈奴的方曏。衹見沙海茫茫,群山曏海的方曏延伸。夜晚經過虎風口,馬踏過萬株松樹。我有安定邊疆的策略,談笑間就能平定邊疆的敵人。我上書給金商門,旁人卻笑我迂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袁中道北出居庸關的壯濶景象和豪邁情懷。詩中,“步出居庸關,水石響笙竽”開篇即展現了北方的自然風光,以笙竽之聲比喻水石之響,形象生動。後文通過描述與邊疆美女的調笑、攜帶的兵書和強弓,以及與雁門太守的交往,展現了詩人的武藝與智謀。詩末表達了自己安定邊疆的決心和策略,盡琯旁人嘲笑,但詩人依然自信滿滿,展現了一種不爲世俗所動的英雄氣概。

袁中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隨兄宦遊京師,交四方名士。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與兄袁宗道、袁宏道並稱三袁,爲“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齋集》。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