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昭王:指燕昭王,戰國時期燕國的君主。
- 黃金臺:燕昭王爲招賢納士所建的高臺,用以展示其求賢若渴的決心。
- 玉帛:古代用於祭祀的珍貴物品,這裏指珍貴的禮物。
- 賁(bēn):贈送,賜予。
- 丘樊:指鄉野之地。
- 劇辛:戰國時期的燕國大夫。
- 樂毅:戰國時期的著名將領,曾助燕昭王攻齊。
- 鴻業:偉大的事業。
- 仁風:仁德的風範。
- 九垓(gāi):九州之地,泛指全國。
- 賓興: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
- 明詔:明確的詔令。
- 臺萊:古代指宮廷中的臺階,這裏比喻朝廷。
翻譯
燕昭王喜好招攬賢士,曾經建造了黃金臺。 他用珍貴的禮物賜予鄉野之人,英才豪傑紛紛歸來。 劇辛和樂毅,也足以被稱爲奇才。 偉大的明朝開創了宏偉的事業,仁德的風範遍佈全國。 選拔人才的明詔已經下達,衆多士人歌頌朝廷。
賞析
這首詩讚頌了燕昭王招賢納士的盛況,以及明朝開創的偉大事業。通過對比燕昭王時期的黃金臺和明朝的賓興制度,詩人表達了對明君賢臣時代的嚮往和對國家繁榮昌盛的讚美。詩中「玉帛賁丘樊,英傑鹹歸來」描繪了燕昭王廣納天下英才的盛況,而「皇明肇鴻業,仁風被九垓」則展現了明朝的輝煌和仁德之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國家和時代的自豪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