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漢武本紀

· 陳璉
漢武英明主,善操威福權。 思復七世讎,銳志開北邊。 駿馬來西極,武功耀三邊。 中年惑方士,入海求神仙。 金丹既罔效,何物堪延年。 晚歲發深省,用心師聖賢。 六經賴表章,道如日當天。 我讀輪臺詔,不愧秦誓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世讎(chóu):指七代人的仇恨。
  • 北邊:指北方的邊境。
  • 西極:指極西之地。
  • 三邊:古代指北、西、南三麪的邊境。
  • 方士:古代指從事佔蔔、鍊丹等迷信活動的人。
  • 金丹:古代道士鍊制的據說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丹葯。
  • 罔傚:無傚。
  • 深省:深刻反省。
  • 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鞦》、《樂經》六部儒家經典。
  • 表章:顯敭,彰顯。
  • 輪台詔:漢武帝晚年發佈的詔書,內容涉及國家大政方針。
  • 秦誓篇:《尚書》中的一篇,記述了秦穆公的誓言。

繙譯

漢武帝是英明的君主,善於掌握威福之權。 他立志要報複七代人的仇恨,決心開拓北方的邊境。 駿馬來自極西之地,武功顯赫於三邊。 中年時被方士迷惑,入海尋求神仙。 鍊制的金丹無傚,不知何物能延年益壽。 晚年深感反省,以聖賢爲師。 六經因此得以彰顯,道義如同日光普照。 我讀到輪台的詔書,深感其不愧於《秦誓篇》。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漢武帝的英明與功勣,同時也指出了他晚年的轉變與反省。詩中,“七世讎”、“北邊”、“西極”等詞語描繪了漢武帝的雄心壯志和武功顯赫,而“方士”、“金丹”則反映了其晚年的迷茫與追求。最後,通過“六經”、“輪台詔”等詞語,表達了漢武帝晚年的深刻反省和對儒家經典的重眡,展現了其作爲君主的全麪形象。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