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薤(xiè):一種植物,這裏指《薤露》,古代輓歌名。
- 鬆楸:松樹和楸樹,常用於墓地,象徵墓地。
翻譯
在秋風中,淚水已經流盡,草木間瀰漫着哀傷, 遊蕩的靈魂似乎隨着《薤露》的歌聲漸漸消逝。 千年之後,只有那無情的月亮依舊, 照耀着每一座山中的松樹和楸樹,無處不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詩中,「淚盡西風草木間」描繪了極度的悲傷,而「遊魂暗逐《薤》歌殘」則通過輓歌的意象,加深了哀思的氛圍。後兩句以月亮的無情對比人的深情,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生死的無奈,同時「遍照鬆楸處處山」則象徵着逝者的精神永存於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逝者深切懷念的抒發。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
陳獻章的其他作品
- 《 鴝鵒 》 —— [ 明 ] 陳獻章
- 《 佚題 》 —— [ 明 ] 陳獻章
- 《 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韻 》 —— [ 明 ] 陳獻章
- 《 弘治己酉春姜仁夫進士以使事貴州還取道廣東過予白沙自己夘至丙戌凡八日辭別三首予亦次韻爲別明日仁夫至潮連 》 —— [ 明 ] 陳獻章
- 《 秋興三首其一 》 —— [ 明 ] 陳獻章
- 《 聞林緝熙初歸自平湖寄之 》 —— [ 明 ] 陳獻章
- 《 偕伍伯饒楊伯順甥舅順德李子長遊李村山 》 —— [ 明 ] 陳獻章
- 《 得廷實報定山謝事歸憶東白仲昭諸先生有作 》 —— [ 明 ] 陳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