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禮部郎中史安

· 陳璉
參贊元戎瘴嶺間,忠魂不逐凱歌還。 鎮夷關外邊情急,銅鼓聲中日色寒。 郎署舊衙留姓字,家山新冢葬衣冠。 傷心忍說南征事,太史銘文搵淚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參贊:參與協助。
  • 元戎:主帥。
  • 瘴嶺:指南方有瘴氣的山嶺。
  • 忠魂:忠誠的靈魂,指忠誠的將士。
  • 鎮夷關: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邊關。
  • 銅鼓:古代用於軍事信號的樂器。
  • 郎署:古代官署名,指禮部。
  • 家山:家鄉的山,代指家鄉。
  • 新冢:新墳。
  • 太史:古代官職名,負責記載歷史。
  • 搵淚:擦拭眼淚。

翻譯

在瘴氣瀰漫的山嶺間,你作爲主帥的參謀,忠誠的靈魂卻未能隨着勝利的歌聲歸來。鎮夷關外的邊疆局勢緊急,銅鼓的聲音在寒冷的日光中迴盪。你曾在禮部的官署留下名字,如今家鄉的新墳埋葬了你的衣冠。我忍着心痛,不忍述說南征的往事,只能含淚閱讀太史爲你撰寫的銘文。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禮部郎中史安的深切哀悼和對其忠誠精神的讚頌。詩中通過「瘴嶺」、「忠魂」、「銅鼓聲」等意象,描繪了史安在邊疆的艱險環境和其忠誠不渝的形象。後兩句則通過「郎署舊衙」和「家山新冢」的對比,抒發了對其生前功績和死後孤寂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對忠誠精神的崇敬。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