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東平城外墓林偶成

· 陳璉
東平城外半鬆楸,古冢累累跡尚留。 翁仲淒涼空在目,石麟埋沒幾經秋。 金丹難駐容千載,貴賤同歸土一丘。 欲覓斷碑稽往事,白楊風起使人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松楸(sōng qiū):指松樹和楸樹,常用來比喻墓地。
  • 翁仲:古代墓前的石人。
  • 石麟:古代墓前的石獸,象征吉祥。
  • 金丹:古代傳說中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仙丹。
  • (jī):查考,探究。

繙譯

東平城外,松樹和楸樹遍佈,古老的墳墓重重曡曡,遺跡依舊可見。 墓前的石人淒涼地空立,石獸埋沒在泥土中,經歷了多少春鞦。 即使有金丹也難以永駐容顔,無論貴賤,最終都歸於同一土丘。 想要尋找斷碑來探究往事,但白楊樹的風起,卻讓人心生愁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東平城外墓地的景象,通過對松楸、古塚、翁仲、石麟等元素的描寫,傳達出一種滄桑和淒涼的氛圍。詩中“金丹難駐容千載,貴賤同歸土一丘”一句,深刻表達了人生無常、生死平等的哲理。最後兩句以白楊風起爲背景,增添了詩的哀愁色彩,使讀者在感慨往事的同時,也對生命的無常有了更深的躰會。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