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
冀北產良馬,未必皆騊駼。
乘之惟其良,何必以地拘。
我聞開國初,羅鬼生龍駒。
貢之入天閒,用以駕鼓車。
疾徐皆中節,步驟何雍如。
紛紛內地產,不能並馳驅。
安知今所良,在昔非其駑。
按索久成俗,誰爲焚其圖。
世無九方皋,嘆息還揶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冀北:指古代冀州北部,今河北省北部地區。
- 騊駼(táo tú):古代傳說中的良馬。
- 羅鬼:古代西南地區的一個民族,此処指該地區。
- 天閑:指皇家馬廄。
- 步驟:指馬匹行走的姿態。
- 九方臯: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
繙譯
冀北地區出産良馬,但竝非所有都是傳說中的騊駼。選擇馬匹應以其品質爲標準,何必拘泥於産地。我聽說在國家初建之時,西南的羅鬼族曾出産龍駒。這些龍駒被進貢到皇家的馬廄,用來駕馭鼓車。它們行走疾徐有度,步伐和諧。而內地所産的馬匹,卻無法與之竝駕齊敺。誰又能斷定現在所認爲的良馬,在過去不是劣馬呢?長久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按圖索驥,但誰又能真正燒掉那些陳舊的標準呢?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像九方臯那樣的相馬專家,我們衹能歎息竝自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馬匹選擇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對於人才選拔的深刻見解。詩中,丘濬以馬喻人,指出不應拘泥於地域或傳統標準來評價和選擇人才。他強調,真正的良才不應受限於出身或地域,而應以其能力和品質爲評判標準。通過對比古今馬匹的評價,詩人表達了對現行人才選拔機制的批判和對真正識才之人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於人才選拔的獨到見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