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弔古

· 葉菁
行宮落落碧山椒,往事茫茫玉輦遙。 故壘風回殘虎嘯,荒祠雨過老龍朝。 千秋精衛愁滄海,一曲湘靈泣洞蕭。 知是英魂長不散,倚篷休作楚人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厓山:山名,在今廣東省新會縣南近海,南宋末年宋軍在此與元軍激戰,最終失敗,陸秀夫揹負幼帝趙昺投海自盡。
  • 落落:形容孤獨、不遇合。
  • 碧山椒:碧綠的山巔。
  • 玉輦:古代帝王的乘輿,這裏指宋朝皇帝的車駕。
  • 故壘:舊時的軍事堡壘。
  • 風回:風聲迴旋。
  • 殘虎嘯:比喻戰敗的軍隊或英雄的悲壯。
  • 荒祠:荒廢的祠廟。
  • 老龍朝:比喻舊時的帝王或英雄。
  • 千秋精衛:傳說中的精衛鳥,比喻堅毅不屈的精神。
  • 湘靈:湘水之神,這裏指湘妃,比喻悲怨的女子。
  • 洞蕭:一種樂器,這裏指悲涼的音樂。
  • 英魂:英雄的靈魂。
  • 倚篷:靠着船篷。
  • 楚人招:楚地的招魂曲,這裏指哀悼亡魂。

翻譯

宮殿孤獨地坐落在碧綠的山巔,往昔的輝煌已成遙遠的記憶。 舊時的堡壘中風聲迴旋,彷彿戰敗的英雄在悲壯地呼嘯;荒廢的祠廟中雨過天晴,似乎舊日的帝王在朝拜。 千秋萬代,精衛鳥依舊愁苦於無法填平的滄海;一曲洞蕭,湘水之神泣不成聲。 我知道英雄的靈魂永遠不會消散,靠着船篷,不要哀悼,不要招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厓山古戰場的描繪,表達了對南宋末年抗元英雄的哀悼與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千秋精衛」、「湘靈泣洞蕭」,增強了詩歌的悲壯氣氛。末句「知是英魂長不散,倚篷休作楚人招」更是直接抒發了對英雄不朽精神的讚頌,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的深沉思考和對英雄的無限緬懷。

葉菁

葉菁,字成伯,號潨皋。新會人。明神宗萬曆間布衣。事見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六。 ► 7篇诗文

葉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