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郭學憲歐水部胡計部朱明洞得山字

紫氣關中路,丹丘海上山。 抗雲金作闕,吸露玉爲顏。 白馬談猶在,青牛去不還。 似聞笙縹緲,跨鶴出人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氣: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 關中:指函穀關以西,今陝西省一帶。
  • 丹丘:神話中的仙山。
  • 抗雲:高聳入雲。
  • 金作闕:用金子建造的宮闕,形容宮殿的華麗。
  • 吸露:比喻仙人或高潔之士的飲食。
  • 玉爲顔:形容容顔如玉,非常美麗。
  • 白馬談:指仙人或高士的談論。
  • 青牛:傳說中老子騎的牛,象征道家。
  • :一種古代樂器。
  • 縹緲:形容隱約、不清晰的樣子。
  • 跨鶴:騎著仙鶴,常用來形容仙人或高士的出行。

繙譯

紫氣繚繞在關中的路上,仙山丹丘聳立在海之上。 高聳入雲的宮闕金光閃閃,仙人的容顔如玉般美麗。 白馬上的談論倣彿還在耳邊,但青牛已隨老子遠去不返。 似乎聽到了笙聲隱約傳來,仙人騎著仙鶴飛出了人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通過“紫氣”、“丹丘”、“金作闕”、“玉爲顔”等詞語,搆建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仙境。詩中“白馬談”與“青牛去”形成對比,表達了仙人遠去的哀愁。結尾的“笙縹緲”和“跨鶴出人間”則增添了詩的神秘色彩,使讀者倣彿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仙境之中。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