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浯溪錄呈陳司馬及同登諸公

· 王稱
客舟曉探奇,興落浯水上。 搴蘿豁遠目,所志窮異狀。 是時天宇晴,物象自清曠。 煙開楚山斷,千里彌一望。 遐延極覽眺,近歷飽搜訪。 層崖劃中開,峭壁摩萬丈。 顏公英烈姿,元叟士林仗。 文辭金石奏,字畫蛟龍壯。 伊餘抗塵容,所志在清賞。 孤雲寄微蹤,獨鶴引空杖。 豈無千載懷,亦有高山仰。 同遊二三侶,相與情頗暢。 芳蘭薦山庖,林瀑灑竹帳。 醉揮紫霞觴,亂落白雲唱。 歸舟漫容與,潭月吐雲嶂。 幽興任時違,心遠覺神王。 但云諧斯遊,何以答清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浯溪:地名,位於今湖南省祁陽縣西南。
  • 搴蘿:拔起藤蔓。
  • 豁遠目:開闊視野。
  • 所志:所追求的。
  • 彌一望:滿眼都是。
  • 遐延:遠眺。
  • 峭壁摩萬丈:形容峭壁高聳,彷彿觸及萬丈高空。
  • 顏公:指顏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
  • 元叟:指元結,唐代文學家。
  • 文辭金石奏:形容文辭堅如金石,奏響如音樂。
  • 蛟龍壯:形容書法筆力雄健,如蛟龍般壯麗。
  • 抗塵容:抵禦塵世的煩擾。
  • 孤雲寄微蹤:比喻自己如孤雲般飄渺,留下微小的蹤跡。
  • 獨鶴引空杖:獨自一人,像鶴一樣引領着空杖。
  • 高山仰:仰望高山,比喻對高尚品德的嚮往。
  • 芳蘭薦山庖:用芳香的蘭花來裝飾山間的廚房。
  • 林瀑灑竹帳:林中的瀑布灑在竹製的帳篷上。
  • 紫霞觴:紫色的霞光映照下的酒杯。
  • 白雲唱:在白雲間歌唱。
  • 漫容與:隨意而行。
  • 潭月吐雲嶂:潭中的月亮彷彿吐出雲霧,形成屏障。
  • 幽興任時違:幽靜的興致任由時光流逝。
  • 心遠覺神王:心靈遠離塵囂,感覺精神煥發。
  • 清貺:清雅的賞賜。

翻譯

清晨,我乘坐客船探尋奇景,興致勃勃地來到了浯溪。我拔起藤蔓,開闊視野,追求的是那些異乎尋常的景象。這時天空晴朗,自然景象顯得格外清曠。煙霧散去,楚山清晰可見,千里景色盡收眼底。我遠眺四周,近處也仔細搜尋。層層的山崖彷彿被劃開,峭壁高聳入雲。顏真卿的英烈姿態,元結在士林中的地位,他們的文辭如金石般堅硬,字畫如蛟龍般雄壯。我抵禦塵世的煩擾,追求的是清雅的賞玩。我如孤雲般留下微小的蹤跡,像獨鶴一樣引領着空杖。我雖有對千年的懷念,也有對高山的嚮往。同遊的二三伴侶,我們的心情非常舒暢。我們用芳香的蘭花裝飾山間的廚房,林中的瀑布灑在竹製的帳篷上。我們醉飲紫霞映照下的酒杯,在白雲間放聲歌唱。歸船時我們隨意而行,潭中的月亮彷彿吐出雲霧,形成屏障。幽靜的興致任由時光流逝,心靈遠離塵囂,感覺精神煥發。我只說這次遊玩很和諧,如何能報答這清雅的賞賜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同伴遊浯溪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清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孤雲寄微蹤」、「獨鶴引空杖」等,展現了作者超脫塵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同時,詩中對顏真卿和元結的讚美,也體現了作者對文化藝術的尊重和推崇。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