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方丈園亭

舊別雪鱗鱗,重來及仲春。 馬能穿綠竹,鶴亦認烏巾。 山沼鬆舟小,春茶石竈新。 鹿門堪避俗,他日願爲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雪鱗鱗:形容雪的形狀像魚鱗一樣。
  •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辳歷二月。
  • 烏巾:黑色的頭巾,這裡可能指詩人的標志性服飾。
  • 山沼:山中的小池塘。
  • 松舟:用松木做的小船。
  • 春茶:春季採摘的新茶。
  • 石灶:用石頭砌成的爐灶。
  • 鹿門:地名,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避俗:避開世俗的紛擾。

繙譯

舊日離別時,雪像魚鱗般紛飛, 如今重逢,已是仲春時節。 馬兒能穿過綠竹林, 鶴也認得我這戴烏巾的人。 山中小池塘裡,松木小舟顯得格外小巧, 春茶在石灶上新煮,香氣四溢。 鹿門是個可以避世隱居的好地方, 將來我願與它爲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重訪舊地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雪鱗鱗”與“仲春”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時間的流轉。通過“馬能穿綠竹,鶴亦認烏巾”,詩人表達了自己與自然的和諧共処。後兩句則通過描繪山沼、松舟、春茶、石灶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甯靜避世的氛圍。結尾的“鹿門堪避俗,他日願爲鄰”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