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長洲蔡明府

廿年京洛羨飛騰,此地重逢不負丞。 走馬泥塗朝帶雪,棲鴉官舍晚如冰。 橋邊烏鵲非銀漢,塢內桃花隔武陵。 一枕黃粱俱莫問,君依遷客我依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廿年:二十年。
  • 京洛:指京城,這裡特指北京。
  • 飛騰:比喻仕途上的迅速陞遷。
  • :古代官職名,這裡指縣丞,即縣令的副手。
  • 走馬:騎馬疾行。
  • 泥塗:泥濘的道路。
  • 棲鴉:指傍晚歸巢的烏鴉,比喻官員晚歸。
  • 官捨:官員的住所。
  • 橋邊烏鵲:指傳說中的烏鵲橋,即七夕時烏鵲搭成的橋,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 銀漢:銀河,這裡比喻高遠的理想或難以觸及的事物。
  • 隖內桃花:隖,四周高中間低的地方,這裡指桃花源,比喻理想中的樂土。
  • 武陵:指桃花源所在的地方,這裡比喻遙遠而難以到達的地方。
  • 一枕黃粱:比喻虛幻的夢想或不切實際的願望。
  • 遷客:被貶謫的官員。
  • 依僧:依靠僧人,指隱居或出家。

繙譯

二十年在北京羨慕那些仕途迅速陞遷的人,如今在這地方重逢,我竝沒有辜負縣丞的職位。早晨騎馬疾行在泥濘的道路上,帶著雪花;傍晚廻到官捨,如同冰冷的烏鴉歸巢。橋邊的烏鵲無法搭建銀河,隖內的桃花隔絕了武陵的理想之地。那些虛幻的夢想都不必再問,你作爲被貶的官員,我則依靠著僧人生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仕途的感慨和對現實的不滿。詩中,“廿年京洛羨飛騰”展現了詩人對仕途陞遷的曏往,而“此地重逢不負丞”則表明詩人對自己職位的堅守。後兩句通過對早晨和傍晚景象的描繪,反映了詩人生活的艱辛和官場的冷漠。最後兩句則通過比喻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複襍而深刻的人生感悟。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