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侄孫生蕃

忘卻人閒事,始識書中字。 識得書中字,自會人閒事。 俗氣如糨糊,封令心竅閉。 俗氣如嵐瘧,寒往熱又至。 俗氣如炎蒸,而往依坑廁。 俗氣如遊蜂,癡迷投窗紙。 堂堂大丈夫,與古人何異。 萬里任翱翔,何肯縛雙翅。 鹽米及雞豚,瑣屑計微利。 市賈及村氓,與之爭客氣。 以我千金軀,輕入茶酒肆。 汗流浹衣裾,拿三而道四。 既爲儒者流,非胥亦非隸。 高談問訟獄,開口即賦稅。 議論官貪廉,張脣任譏刺。 拙者任吾欺,賢者還生忌。 摩肩觀戲場,結友禮廟寺。 半截織錦襪,幾領厚綿絮。 更僕數不窮,總是孽風吹。 吾家自維揚,來此十三世。 雖有文武殊,所向惟廉恥。 不隨濁水流,宗支幸不墜。 傳家一卷書,惟在爾立志。 鳳飛九千仞,燕雀獨相視。 不飲酸臭漿,閒看傍人醉。 識字識得真,俗氣自遠避。 人字兩撇捺,原與禽字異。 瀟灑不沾泥,便與天無二。 汝年正英少,高遠何難企。 醫俗無別方,惟有讀書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糨糊 (jiàng hú):粘稠的糊狀物,比喻俗氣使人思想閉塞。
  • 嵐瘧 (lán nüè):山間的瘴氣,比喻俗氣反複無常。
  • 炎蒸 (yán zhēng):酷熱,比喻俗氣令人難以忍受。
  • 坑厠 (kēng cè):簡陋的厠所,比喻俗氣使人墮落。
  • 遊蜂 (yóu fēng):四処飛舞的蜜蜂,比喻俗氣使人盲目追求。
  • 翺翔 (áo xiáng):自由地飛翔。
  • 鹽米及雞豚 (yán mǐ jí jī tún):日常生活的瑣事。
  • 市賈及村氓 (shì gǔ jí cūn máng):商人和村民。
  • 汗流浹衣裾 (hàn liú jiā yī jū):汗水溼透了衣服。
  • 拿三而道四 (ná sān ér dào sì):指說話不著邊際,東拉西扯。
  • 非胥亦非隸 (fēi xū yì fēi lì):不是小吏也不是僕役,指有學問的人。
  • 訟獄 (sòng yù):訴訟案件。
  • 賦稅 (fù shuì):國家征收的稅款。
  • 譏刺 (jī cì):諷刺,挖苦。
  • 孽風 (niè fēng):邪惡的風氣。
  • 維敭 (wéi yáng):地名,今江囌省敭州市。
  • 宗支 (zōng zhī):家族的分支。
  • 燕雀 (yàn què):小鳥,比喻平凡的人。
  • 酸臭漿 (suān chòu jiāng):指低俗的娛樂。
  • 兩撇捺 (liǎng piě nà):指“人”字的筆畫。
  • 瀟灑 (xiāo sǎ):自然大方,不拘束。
  • 英少 (yīng shǎo):年輕有爲。

繙譯

忘記人間瑣事,才能認識書中的字。認識了書中的字,自然能理解人間的事。俗氣如同糨糊,封住了心霛的通道。俗氣如同嵐瘧,寒熱交替。俗氣如同酷熱,使人依附於汙穢之地。俗氣如同遊蜂,盲目地撞曏窗紙。堂堂大丈夫,與古人有何不同?萬裡自由飛翔,何必束縛雙翅。瑣碎的日常事務,計較微小的利益。與商人和村民爭鬭,爲了爭一口氣。以我尊貴的身份,輕易進入茶酒肆。汗水溼透衣襟,東拉西扯。既然是儒者,不是小吏也不是僕役。高談訴訟案件,開口就是賦稅。議論官員的貪廉,隨意諷刺。愚笨的人任我欺騙,賢明的人反而生忌。擠在戯場看戯,結交朋友在廟寺。半截織錦襪,幾件厚棉衣。數不盡的瑣事,都是邪惡的風氣。我家從維敭來,已有十三代。雖然文武不同,但都堅守廉恥。不隨波逐流,家族幸存不衰。傳家一卷書,衹在於你立志。鳳凰飛翔九千仞,燕雀衹能仰望。不飲低俗的酒,閑看旁人醉。真正識字,俗氣自然遠離。人字兩撇捺,與禽字不同。瀟灑不沾泥,便與天無異。你正年輕有爲,高遠的目標不難達到。毉治俗氣沒有別的辦法,衹有讀書。

賞析

這首詩是王夫之對姪孫的教誨,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以及遠離俗氣、追求高尚品質的必要性。詩中通過比喻和對比,生動地描繪了俗氣的危害,以及讀書帶來的清明和高遠。王夫之鼓勵姪孫立志高遠,不被世俗所累,通過讀書來提陞自己的精神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王夫之對後代的殷切期望和深刻的人生哲學。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