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象先移居

三年並舍接清言,一日移家避俗喧。 僦廡橋邊真隱士,射潮江上舊王孫。 垂簾柳不遮鄰巷,蓋瓦藤才隔對門。 此去牆東元咫尺,相過莫厭倒芳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僦廡(jiù wǔ):租賃的房屋。
  • 射潮:指古代傳說中的射箭技藝,這裡可能指錢象先的武藝或某種技藝。
  • 蓋瓦藤:覆蓋在屋頂的藤蔓。
  • 牆東:指鄰居或附近的地方。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倒芳樽:倒酒,芳樽指美酒。

繙譯

三年來我們竝排居住,常聽你清雅的言談,一日你搬家避開世俗的喧囂。 你租賃橋邊的房屋,真是個隱士,擁有射箭技藝的江上舊王孫。 垂下的柳簾遮不住鄰巷,屋頂上的藤蔓才隔開了對門。 從此你離牆東衹有咫尺之遙,相聚時不要厭倦,盡情倒滿美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王稚登與錢象先深厚的友情及錢象先的隱居生活。詩中,“三年竝捨接清言”展現了兩人日常交流的親密與愉悅,“一日移家避俗喧”則躰現了錢象先對清靜生活的追求。後句通過“僦廡橋邊”和“射潮江上”的對比,既描繪了錢象先的隱居環境,又隱喻其不凡的身份和技藝。結尾的“相過莫厭倒芳樽”則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相聚時光的期待和珍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