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法界:佛教術語,指一切現象和存在的總體。
- 泬寥(xuè liáo):空曠清朗的樣子。
- 鯤遊:鯤鵬的遊動,鯤鵬是古代神話中的大魚和大鳥。
- 鷦鷯(jiāo liáo):一種小鳥。
- 環區:周圍的地方。
- 鯁(gěng):卡住,阻礙。
- 魚頭乙:魚頭上的硬骨,比喻難以克服的障礙。
- 泓水:深水。
- 雀目椒:形容水清澈見底,如同雀目般明亮。
- 浥潤:溼潤。
- 片雲:孤雲。
- 窮塗:盡頭,絕境。
- 蝦國:比喻極小的國家或地方。
- 鬥跳:跳躍。
翻譯
在洞庭湖的秋日,法界雖廣卻顯得空曠清朗,鯤鵬雖大,遊動時也像鷦鷯一樣小心翼翼。周圍的地方沒有魚頭乙那樣的障礙,深水清澈如同雀目椒。可愛的濃露增添了溼潤,孤雲又依靠什麼來獲得逍遙?在絕境中收拾起千年的恨意,蝦國般的小地方,誰能自由地跳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秋日的景象,通過對比鯤鵬與鷦鷯的遊動,表達了即使在廣闊的法界中,也存在着小心翼翼的生存狀態。詩中「環區不鯁魚頭乙,泓水方凝雀目椒」描繪了環境的寧靜與清澈,而「濃露可憐添浥潤,片云何恃得逍遙」則抒發了對自由逍遙的嚮往與無奈。最後兩句「窮塗收拾千年恨,蝦國遊誰出鬥跳」則深刻反映了在困境中的掙扎與無力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困境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
王夫之的其他作品
- 《 憶江南 寒月四首 其三 三 》 —— [ 明 ] 王夫之
- 《 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滿江紅 · 家兄傾背後諸君見慰重疊恤其衰病有踰量之獎含淚作此答之 》 —— [ 明 ] 王夫之
- 《 白鼻騧 》 —— [ 明 ] 王夫之
- 《 管大兄弓伯挽歌二首 其二 》 —— [ 明 ] 王夫之
- 《 忍俊九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摸魚兒 · 瀟湘大八景詞其一 》 —— [ 明 ] 王夫之
- 《 生查子 · 秋感 》 —— [ 明 ]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