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家兄傾背後諸君見慰重疊恤其衰病有踰量之獎含淚作此答之

丁寧千遍,教綰住、一枝飛絮。柰伶仃、孤燕歸來,黃昏自語。縱使長條堪繫馬,棲鴉風冷斜陽暮。問前時、流水繞桃花,今何處。 漚已散,難重聚。鏡已破,難重覷。聽子規喚道,不如歸去。他日天台花再發,人間自有劉郎遇。便癡迷、蝶夢不教醒,終無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wǎn):繫住,束縛。
  • (nài):無奈。
  • (ōu):水泡。
  • (qù):看。
  • 子規:杜鵑鳥,常在春末夏初啼鳴,聲音悽切,古人常以其鳴聲喻離別之痛。
  • 劉郎:指東漢劉晨,傳說他與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仙女,後世常以此典故喻指與仙境或美好事物的相遇。
  • 蝶夢:指莊周夢蝶,比喻虛幻或難以捉摸的事物。

翻譯

千遍叮嚀,教我束縛住那一枝飄飛的柳絮。無奈孤獨的燕子歸來,在黃昏中自言自語。即使長長的柳條能夠繫住馬,但棲息的烏鴉在冷風中,斜陽已暮。問前時的流水環繞着桃花,如今又在何處。

水泡已散,難以重新聚集。鏡子已破,難以再次看見。聽那杜鵑鳥叫着,不如歸去。他日天台的花再次開放,人間自然會有像劉郎那樣的人相遇。即使癡迷於夢中的蝴蝶,不讓我醒來,終究是無趣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無奈與哀愁。通過「飛絮」、「孤燕」、「斜陽」等意象,描繪了黃昏時分的孤寂與淒涼。詩中「漚已散,難重聚。鏡已破,難重覷」直抒胸臆,表達了失去後無法挽回的痛苦。末句以「蝶夢」作結,暗示了人生如夢,虛幻無常,即使沉醉其中不願醒來,也終究感到無趣,透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奈和哀傷。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