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弱骨凌乘一線操,未憑長目送雄豪。 通身冰血爭融結,伸臂煙霄試抑搔。 豈必人生方幻寄,足知厚載不功高。 金風但鼓囊中籥,大費尖酸徒爾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弱骨:形容身體瘦弱。
  • 凌乘:超越,凌駕。
  • 一線操:比喻極微小的控制或把握。
  • 長目:遠大的目光。
  • 雄豪:英雄豪傑。
  • 冰血:比喻清冷而堅定的意志。
  • 融結:融合凝結。
  • 伸臂:比喻伸展抱負或力量。
  • 煙霄:高遠的天空。
  • 抑搔:抑制和搔擾,比喻內心的掙扎。
  • 幻寄:虛幻的寄託。
  • 厚載:深厚的承載,指大地。
  • 功高:功績顯赫。
  • 金風:秋風。
  • 囊中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尖酸:尖刻諷刺。
  • 徒爾勞:白白地勞碌。

翻譯

身體雖瘦弱卻凌駕於微小的控制之上,還未憑藉遠大的目光送別英雄豪傑。 全身的冰冷與熱血正在激烈融合,伸展雙臂向着高遠的天空嘗試抑制內心的掙扎。 難道一定要人生纔有虛幻的寄託嗎?足以知道大地深厚的承載並不追求功績顯赫。 秋風只是鼓動囊中微不足道的事物,大費周章地尖刻諷刺也只是白白勞碌。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境遇和自我價值的深刻思考。詩中,「弱骨凌乘一線操」展現了詩人雖身體瘦弱但意志堅定的形象,「未憑長目送雄豪」則透露出對英雄時代的懷念與自身未能參與其中的遺憾。後兩句通過「冰血爭融結」和「伸臂煙霄試抑搔」描繪了內心的掙扎與追求。詩的下半部分,詩人通過對「人生幻寄」和「厚載不功高」的反思,表達了對世俗功名的超然態度。最後,以秋風和囊中籥的比喻,諷刺了那些徒勞無功的尖酸刻薄之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