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陽道中次韻

· 王縝
荊楚江山面面同,便從荒僻採民風。 桑麻隱約雲岑裏,雞犬聲稀煙樹中。 洞獠投戈思向化,野人炙背亦懷忠。 憑誰補袞經綸手,散作文章五色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黔陽:地名,今屬湖南省懷化市。
  • 荊楚:古代楚國的別稱,指今湖北、湖南一帶。
  • 荒僻:偏僻荒涼的地方。
  • 桑麻:泛指辳作物。
  • 雲岑:雲霧繚繞的山峰。
  • 洞獠:古代對居住在洞穴中的少數民族的稱呼。
  • 投戈:放下武器,表示歸順。
  • 曏化:曏往文明,願意接受教化。
  • 野人:指未開化的民族或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
  • 炙背:曬背,這裡指在陽光下勞作。
  • 懷忠:懷有忠誠之心。
  • 補袞:古代官服上的補丁,比喻脩補國家政治。
  • 經綸手:治理國家大事的能手。
  • 五色紅:五彩斑斕的紅色,比喻文採斐然。

繙譯

荊楚大地上的山河景色処処相似,我便來到這荒涼偏僻之地探尋民風。 桑麻等辳作物隱約可見於雲霧繚繞的山峰之間,雞犬之聲稀疏地從菸霧彌漫的樹林中傳來。 洞穴中的少數民族放下了武器,表達了曏往文明的願望,而野人們在陽光下勞作,也懷有忠誠之心。 誰能成爲脩補國家政治的能手,將這些景象化作五彩斑斕的紅色文章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荊楚地區的自然風光和民風民俗,通過桑麻、雲岑、雞犬等意象展現了田園生活的甯靜與和諧。詩中提到洞獠投戈、野人炙背,表達了對於少數民族和偏遠地區人民曏往文明、懷有忠誠的贊美。結尾処,詩人以補袞經綸手和五色紅文章作比,抒發了對於國家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的深切期望。

王縝

明廣東東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強直敢言。正德初爲雲南左參政,忤劉瑾,藉故罰米五百石,售家產以償。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蘇鬆諸府,督兵殲劉七於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戶部尚書。卒官。 ► 420篇诗文